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百姓的由來與別稱大全

百姓的由來與別稱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白丁
   平民。《隋書 李穆傳》:“既而大悅,謂公主曰:李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唐 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唐牟融《題朱慶餘閒居四首》:“瀟灑藏修處,琴書與畫圖。白丁門外遠,俗子眼前無。”唐皮日休《奉和魯望讀陰符經見寄》:“得之賊帝堯,白丁作天子。”

百姓的由來與別稱大全

白身
    即白身人,平民。唐 徐凝《自鄂渚至河南將歸江外留辭侍郎》:“一生所遇唯元白,天下無人重布衣。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遊子白身歸。”元張可久《柳營曲·又答》:“念我白身,誤卻青春。”明 王錂《尋親記·報捷》:“知他有着荷衣分,知他是依舊白身。”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釋諺·白身》:“唐時節度幕職多自闢署,歷久乃奏官於朝。白身者,所謂版授,未通朝籍。”唐高適《宋中遇劉書記有別》:“白身謁明主,待詔登雲臺。”《三國演義》第一回:“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

白屋
    指平民或寒士。漢荀悅《漢紀·宣帝紀一》:“將軍輔翼幼君,將流大化,是以天下之士延頸企踵,爭願自効。今士見者皆露索、挾持,恐非周公輔相成王之禮,致白屋之意也。”《後漢書·文苑傳下·高彪》:“昔周公旦父文兄武,九命作伯以尹華夏,猶揮沐吐餐,垂接白屋,故周道以隆,天下歸德。”李賢注:“白屋,匹夫也。”《新唐書·張玄素傳》:“周公資聖人,而握沐吐餐,下白屋,況下週公之人哉?”明何景明《壽許司馬》:“不屈朱門貴,能憐白屋貧。”清康有爲《大同書》:“人人皆可由白屋而爲王侯、卿相、師儒,人人皆可奮志青雲,發揚蹈厲,無階級之害。”

白衣
    古代平民服也,因即指平民,亦指無功名或無官職的士人。《史記·儒林列傳序》:“及竇太后崩,武安侯田蚡爲丞相,絀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數百人,而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爲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後漢書·孔融傳》:“﹝曹操﹞遂令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狀奏融曰:'少府孔融 ……又前與白衣禰衡跌蕩放言。’”元 辛文房《唐才子傳·孟浩然》:“觀浩然磬折謙退,才名日高,竟淪明代,終身白衣,良可悲夫!”清顧炎武《菰中隨筆》:“楊士奇以白衣薦舉,而直綸扉。”

卑庶
    謂平民。《宋書·恩幸傳序》:“歲月遷訛,斯風漸篤,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還,遂成卑庶。”《資治通鑑·唐紀·唐紀十二》:“諫議大夫褚遂良上疏,以爲:'聖人制禮,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會,與王者共之。’”

編戶
    編入戶籍的百姓人家。《漢書·梅福傳》:“今仲尼之廟不出闕里,孔氏子孫不免編戶。”《北齊書·文宣帝紀》:“周曰成康,漢稱文景,編戶之多,古今爲最。”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至那僕底國》:“編戶安業,國用豐贍。”宋 王安石《敕榜交趾》:“比聞編戶,極困誅求。”清唐甄《潛書·存言》:“富在編戶,不在府庫。若編戶空虛,雖府庫之財積如丘山,實爲貧國。”梁啓超《論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至於匹夫編戶,豈直不能與聞國是,乃至視之若奴隸。”

編氓
    編入戶籍的平民。唐 武元衡《行路難》:“休說編氓樸無恥,至竟終須合天理。”宋 莊季裕《雞肋編》:“方今財用窘匱,將天下官戶賦役同於編氓,此急務也。”明 宋濂《金溪縣義渡記》:“有華以編氓能佐官政之不及,可不謂賢哉!”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賜冰》:“前明於立夏日啓冰賜文武大臣,編氓賣者,手二銅盞疊之,其聲嗑嗑,曰冰盞。”李大釗《國情》:“養兵賠款,窮索編氓,維新以來,負擔益重。”夏衍《關漢卿不朽》:“這些'編氓’們不僅政治上、經濟上處於被壓迫被剝削的地位,在文化上也遭受到了極端的歧視和侮辱。”

編甿
    編入戶籍的平民。唐康駢《劇談錄·袁相雪換金縣令》:“李汧公鎮鳳翔,有屬邑編甿,因耨田得馬蹏金一甕。”《舊唐書·懿宗紀》:“編甿失業,丘井無人。”宋王禹偁《送榮禮丞赴宋都序》:“撫臨近輔,利澤編甿,君之望也,公之職也,可不勉哉!”明唐順之《與陳遜齋巡按書》:“編甿之役,既非所以僭於縉紳之交;稼穡之論,亦非所以參於政事之間。”

編民
    編入戶籍的平民。唐 孫樵《寓汴觀察判官書》:“今京兆二十四縣,半爲東西軍所奪,然亦不過籍佔編民,翼蔽墾田,其辭獄曲直,尚歸京兆。”宋王禹偁《擬罷蘇州貢橘詔》:“置候供須,耗吾廩實;隄防推輓,動我編民。忍將口腹之資,重困黔黎之力?”明徐渭《爲請復新建伯封爵疏》:“使功臣之骸,藳葬原野,子孫微賤,下同編民,非所以廣聖意、勸忠良也。”清劉大櫆《許遊擊墓誌銘》:“鉛山有編民查氏,居家無故,而忽奉按察司提問。”

布衣
    古時平民衣服也,借指百姓。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有布衣畢昇。”《韓非子.五蠹》:“布衣相與交,無富厚以相利,無威勢以相懼也。”《三國演義》三十回:“攸慌扶起曰:公乃漢相,吾乃布衣,何謙恭如此?”

蒼赤
    指百姓。《封神演義》六二回:“甘驅蒼赤填溝壑,忍令脂膏實羽翎。”清惲敬《與姚秋農書》:“知決意不外轉,則爲五兄慶幸,將來且爲天下蒼赤慶幸也。”

蒼黎
    百姓。清 蔣士銓《臨川夢·遣跛》:“怨天公意歹,蒼黎困水災,屈煞劉聰、石勒沒個安排。”清昭蓮《嘯亭雜錄·純皇愛民》:“純皇憂勤稼穡,體恤蒼黎,每歲分命大吏報其水旱,無不見於翰墨。”

蒼氓
    百姓。南朝 江淹《爲蕭驃騎慶平賊表》:“斯乃紫歷方永,蒼氓同慶。”唐羅隱《婆留井銘》:“爰啓霸主,奠綏蒼氓。”

蒼萌
    百姓。康有爲《進呈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序》:“蒼萌億億,皆草木也,待雷而拆,於以榮華,於以參天,彼得之變力,雷力也哉。”

蒼甿
    百姓。唐張說《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然則大君據四海之圖,懸百靈之命,喜則九圍挾纊,怒則千里流血,靜則黔黎乂安,動則蒼甿罷弊。”


蒼民
    百姓。南朝 庾肩吾《和太子重雲殿受戒》:“小乘開治道,大覺拯蒼民。”宋司馬光《和聖俞詠昌言五物·括蒼石屏》:“慎勿示要人,坐致求者繁。將使括蒼民,吁嗟山谷間。”

蒼黔
    百姓。唐 張九齡《和聖制溫泉》:“吾君利物心,玄澤浸蒼黔。”宋 王安石《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謳謠喧井邑,惠化穆蒼黔。”清李漁《奈何天·助邊》:“只爲着蒼黔凋敝,水旱頻仍,比戶嗟呀。”

蒼生
    指百姓。史岑《出師頌》:“蒼生更始,朔風變律。”劉良 注:“蒼生,百姓也。”唐 杜甫《行次昭陵》:“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明楊慎《李光弼中潬之戰》:“儒者紙上之語,使之當國,豈不誤蒼生乎?”鄒韜奮《經歷》:“有害盡蒼生的黨,有確能爲大衆謀幸福的黨。”

常民
    普通百姓。《戰國策·趙策二》:“常民溺於習俗,學者沉於所聞。”漢桓寬《鹽鐵論·國疾》:“往者常民衣服溫暖而靡,器質樸牢而致用。”

草民
    草野之民,平民。宋朱翌《晚步城外》:“芒履寬柔野策輕,晚來無暑步重闉。人間爭夢大槐國,物外誰尋小草民。”

赤子
    喻百姓。《漢書·循吏傳·龔遂》:“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宋胡銓《上高宗封事》:“祖宗數百年之赤子,盡爲左衽。”清劉大櫆《祭尹少宰文》:“泰山喬獄,忽然崩摧。斯文何託,赤子疇依?”

邨甿
    泛指鄉民,農人。清 俞蛟《夢廠雜着·春明叢說下·西峯活佛記》:“始猶奔走邨氓,繼而縉紳家亦趨謁恐後。”清管同《<孝史>序》:“吾聞之忠孝之事發乎性情而亦由觀感,彼德色誶語,多出邨甿田婦。”

邨氓
    亦作“邨甿”。泛指鄉民,農人。清 俞蛟《夢廠雜着·春明叢說下·西峯活佛記》:“始猶奔走邨氓,繼而縉紳家亦趨謁恐後。”清管同《<孝史>序》:“吾聞之忠孝之事發乎性情而亦由觀感,彼德色誶語,多出邨甿田婦。”

凡氓
    猶凡民。《剪燈新話·申陽洞記》:“生磬折作禮而答曰:下界凡氓,久居城府,以醫爲業。”

凡民
    普通百姓。《韓非子·五蠹》:“今學者之說人主也,不乘必勝之勢,而務行仁義則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數也。”宋歐陽修《原弊》:“古之凡民,長大壯健者皆在南畝。”清樑章巨《退庵隨筆·家誡》:“蓋天下上智少而凡民多,故聖人之刑賞,爲中人以下設教。”朱自清《中國歌謠》:“敘事歌起於凡民,乃原始社會生活的一種特徵。”

凡庶
    平民。《漢書·王莽傳上》:“僮奴衣布,馬不秣谷,食飲之用,不過凡庶。”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自古明王聖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唐康駢《劇談錄·真身》:“若凡庶者身賤名微,德不及遠,其教不出於閨門,其言不行於僕妾。”宋曾鞏《謝中書舍人表》:“豈伊凡庶,可測高深?”清惲敬《三代因革論》:“彼諸儒博士者,過於尊聖賢而疏於察凡庶。”

蒿萊
    草野百姓。黃侃《效庾子山詠懷》:“我本蒿萊人,焉能知治亂?”三國阮籍《詠懷八十二首》:“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

寡萌
    猶小民。《商君書·徠民》:“彼土狹而民衆,其宅參居而並處;其寡萌賈息,民上無通名,下無田宅,而恃奸務末作以處。”朱師轍解詁:“寡,弱也。謂小民多從事商賈,以求利息。”一說寡萌當作“賓萌”,“萌”藉以爲“氓”,“賓氓”類似今語所謂僑民。

寒庶
    貧寒的平民。《宋書·孔琳之傳》:“凡人士喪儀,多出閭里,每有此須,動十數萬,損民財力,而義無所取。至於寒庶,則人思自竭,雖復室如懸磬,莫不傾產殫財,所謂葬之以禮,其若此乎。”

黑氓
    老百姓。清 黃輔辰《戴經堂日鈔》:“但官紳既無固心,黑氓焉有敵愾?”

褐夫
    穿粗布衣服的人,古代用以指貧賤者。《孟子·公孫丑上》:“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淮南子·主術訓》:“使言之而是,雖在褐夫芻蕘,猶不可棄也。”金楊雲翼《應制白兔》:“聖德如天物効祥,褐夫新賜雪衣裳。”

孑黎
遺民;殘存的百姓。清薛福成《誥授資政大夫江蘇巡撫張公五十壽序》:“追溯十稔以前,江南北無完土,孑黎喁喁,不得一夕甘寢,賴淮軍百戰而出諸水火之中。”清薛福成《中興敘略上》:“賊因詭道搗我杭郡,俾我精鋭南趨,乘間襲吾戎壘。師熸帥殉,列城崩潰,乘勢脅略,盡收吳浙膏腴地,孑黎孤城,喁喁北望。”

棃氓
黎民,民衆。梨,通“黎”。《金石萃編·樑故侍中·始興忠武王碑》:“公褰襜以化棃氓,張袖以納夷狄。”

棃萌
亦作“棃萌”。梨,通“黎”;萌,通“氓”。黎民,民衆。《隸釋·漢太尉楊震碑》:“凡百棃萌,靡不欷歔垂涕。”

棃庶
亦作“黎庶”。百姓。梨,通“黎”。《隸釋·漢桐柏淮源廟碑》:“棃庶賴祉,民用作頌。”《隸釋·漢益州太守高頤碑》:“臣吏播舉而悲叫,梨庶踊泣而忉怛。”

藜藿
藜和藿。亦泛指粗劣的飯菜。借指平民百姓。三國 曹植《七啓》:“予甘藜藿,未暇此食也。”劉良 注:“藜藿,賤菜,布衣之所食。”南朝江淹《效阮公詩》:“藜藿應見棄,勢位乃爲親。”

黎赤
黎民赤子。《清會典事例·戶部·宗室莊田》:“一概定爲公產不準民買,殊非朕軫念畿輔黎赤之本懷。”

黎氓
亦作“黎萌”。黎民。漢王褒《四子講德論》:“況乎聖德巍巍蕩蕩,黎氓所不能命哉。”《後漢書·朱穆傳》:“更選海內清淳之士,明達國體者,以補其處。即陛下可爲堯舜之君,衆僚皆爲稷契之臣,兆庶黎萌蒙被聖化矣。”《隋書·薛道衡傳》:“薄賦輕徭,務農重谷,倉廩有紅腐之積,黎萌無阻飢之慮。”明陳子龍《曜靈》:“悍陽驕驕,憂我黎氓。”

黎甿
平民。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中》:“楚興章華,郢人乖叛;秦作阿房,黎甿憤怨。”《南史·循吏傳序》:“守宰多倚附權門,互長貪虐,裒刻聚斂,侵擾黎甿。”《舊唐書·柳公綽傳》:“廩祿雖微,不可易黎甿之膏血。”唐錢起《錢考功集入送李評事題漳州使幕》:“幕下由來貴無事,佇聞談笑靜黎甿。”

黎苗
黎民,民衆。《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損膳解驂,以贍黎苗。”李賢注引《廣雅》:“苗,衆也。”《新唐書·柳澤傳》:“安宗社於已危,振黎苗之將溺。”宋孫奕《履齋示兒編·正誤·黎苗》:“若秦楚強鬩震撲,胎籍三正,播其虐於黎苗……司馬溫公曰:'黎苗,民也。’餘案《廣韻》黎、苗二字皆訓衆也。”

黎民
民衆,百姓。《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孔傳:“黎,衆。”唐劉禹錫《復荊門縣記》:“是利不及下也,黎民病之。”歐陽予倩《漁夫恨》第六場:“爲除強暴舍一身,除了強暴救黎民。”

黎黔
黎民。元 張養浩《贈劉仲憲》:“奈何溫飽不自謀,日爲黎黔欲長哭!”

黎人
黎民。《魏書·天象志三》:“自八年至十一年,黎人阻飢,且仍歲災旱。”唐柳宗元《貞符》:“於穆敬德,黎人皇之。”《舊五代史·唐書·郭崇韜傳》:“甲冑生蟣蝨,黎人困輸挽。”

黎首
黎民。南朝周興嗣《千字文》:“愛育黎首。”杜甫《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朔方氣乃蘇,黎首見帝業。”

黎庶
黎民。《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騶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矣。”宋范仲淹《奏上時務書》:“國侵則害加黎庶,德敗則禍起蕭牆。”明戴良《至昌樂》:“倉茫走黎庶,錯愕動纓弁。”《紅樓夢》第一一四回:“上慰聖心,下安黎庶。”

黎物
黎民。北魏 酈道元《水經注·睢水》:“﹝漢廣野君廟碑﹞其略雲:輟洗分餐,諮謀帝猷,陳鄭有涿鹿之功,海岱無牧野之戰,大康華夏,綏靜黎物,生民以來,功盛莫崇。”

黎玄
黎民。南朝江淹《爲建平王慶江皇后正位章》:“黎玄湊仁,雲祗宅慶。”

黎元
黎民。漢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變救》:“救之者,省宮室,去雕文,舉孝弟,恤黎元。”晉 潘岳《關中詩》:“哀此黎元,無罪無辜。”清顧炎武《日知錄·部刺史》:“煩擾刻暴,剝削黎元,爲百姓所疾。”

黎烝
亦作“黎蒸”。黎民,衆民。《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正陽顯見,覺寤黎烝。”晉 陸機《答賈謐》:“伊昔有皇,肇濟黎烝。”唐劉禹錫《論廢楚州營田表》:“取其田蓄,授彼黎蒸。”宋王安石《同王浚賢良賦龜》:“殘民滅國遞爭奪,有此乃敢司黎烝。”

黧黔
指百姓。乾隆《望長城作》:“自是天心無定向,從來違順卜黧黔。”

俚民
百姓;平民。宋 曾鞏《刑部郎中張府君神道碑》:“同時漢陽俚民販茶,得知軍駱與京誣民忤巡檢,應首死者二十人。”宋張師正《括異志·黑殺神降》:“開寶中,有神降於鳳翔府俚民張守真事,自稱玄天大聖玉帝輔臣。”

列民
猶衆民。《管子·山至數》:“大夫不鄉贅合遊者,謂之無禮義。大夫幽其春秋,列民幽其門山之祠。”郭沫若等集校:“許維遹案:列民,讀爲黎民。”

陋民
賤民,小民。《管子·牧民》:“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則威令不聞。”《逸周書·大聚》:“若其兇土陋民,賤食貴貨,是不知政。”

閭伍
黎民。《三國志·魏志·鍾會傳》:“臣輒奉宣詔命,導揚恩化,復其社稷,安其閭伍,舍其賦調,弛其徵役。”《宋書·武帝紀中》:“雜居流寓,閭伍弗修,王化所以未純,民瘼所以猶在。”南朝顏延之《庭誥文》:“有人至此,實蠹大倫,每思防避,無通閭伍。”

閭閻
借指平民。《史記·李斯列傳論》:“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唐劉禹錫《同州謝上表》:“閭閻凋瘵,遠近共知。”孫中山《軍政府宣言》:“以衛國保種自任,戰士不愛其命,閭閻不惜其力,則革命可成。”

閭左
居住於閭巷左側的人民。一說秦時貧賤者居閭左,後因借指平民。《史記·陳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司馬貞索隱:“閭左謂居閭里之左也,秦時復除者居閭左。今力役凡在閭左盡發之也。又云,凡居以富強爲右,貧弱爲左。秦役戍多,富者役盡,兼取貧弱者也。”《漢書·食貨志上》:“至於始皇,遂並天下,內興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賦,發閭左之戍。”顏師古注:“應劭曰:'秦時以適發之,名適戍。先發吏有過及贅壻、賈人,後以嘗有市籍者發,又後以大父母、父母嘗有市籍者。戍者曹輩盡,復入閭,取其左發之,未及取右而秦亡。’閭,里門也。言居在里門之左者,一切發之。此閭左之釋,應最得之。”唐陳子昂《爲喬補闕論突厥表》:“故長城未畢,而閭左之戍已爲其患。”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九》:“朝所讀者,即多士所上之書也,計旬月之間,士之一善一藝罔不悉,閭左一利一害罔不畢陳於前矣。”

氓隸
亦作“甿隸”。平民。賤民。漢 賈誼《過秦論上》:“然而陳涉,甕牗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南朝鮑照《徵北世子誕育上疏》:“凡在氓隸,莫不忭悅。”元 柳貫《送馬伯庸御史出使河隴》:“入關先見父老喜,出節始通氓隸逆。”明何景明《何子·上作》:“正之與邪,公之與私,氓隸之人能辨其所好惡。”

氓萌
民衆。明馬啓圖《<張文忠公詩>跋》:“至其魁柄潛運,上格君心,下肅臣紀,中綏氓萌,外懾四夷者,尚不盡於尺幅。”

氓庶
百姓。南朝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雖春申之大啓封疆,鄧攸之緝熙氓庶,不能尚也。”明張居正《來雁說》:“是以氓庶闓悅,遐近欣欣。”章炳麟《艾如張董逃歌序》:“古之謨訓,上思利民,忠也;朋友善道,忠義;惟悴事君,忠也。今二者不舉,徒以效忠徵求氓庶。”

氓伍
指平民,民衆。元 王惲《挽漕篇》:“今復起堰壩,壅積百方御。木石動萬計,科配困氓伍。”

甿黎
黎民百姓。《南齊書·高逸傳·顧歡》:“陛下宜仰答天人引領之望,下吊甿黎傾首之勤。”唐陳子昂《漢州洛縣令張君吏人頌德碑》:“哀哉甿黎,顛在荼毒。”《舊唐書·韓瑗傳》:“社稷之舊臣,陛下之賢佐,無聞罪狀,斥去朝廷,內外甿黎,鹹嗟舉措。”

甿畮
田野之民。泛指百姓。唐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曰籲,伯父叔舅,各安爾位,訓厥甿畮。”

甿庶
百姓。《南史·循吏傳序》:“自此方內晏安,甿庶蕃息。”《新唐書·張九齡傳》:“甿庶,國家之本。”宋王讜《唐語林·政事上》:“災厲流行,甿庶焦灼。”清方苞《周官辨僞二》:“每見甿庶之家,嫠者改適,猜釁叢生,變詐百出,由是而成獄訟者十四三焉。”

萌黎
黎民百姓。《後漢書·宦者傳序》:“皆剝割萌黎,競恣奢欲。構害明賢,專樹黨類。”《晉書·苻堅載記上》:“百姓歌之曰: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鸞棲。英彥雲集,誨我萌黎。”南朝劉孝標《辨命論》:“與三皇競其萌黎,五帝角其區宇。”

萌庶
百姓。《宋書·禮志一》:“宰守微化導之方,萌庶忘勤分之義。”章炳麟《訄書·商鞅》:“故人君尊嚴,若九天之上;萌庶縮朒,若九地之下。”

民黎
黎民。《後漢書·延篤傳》:“其政用寬仁,憂恤民黎。”《周書·赫連達傳》:“遠近民黎,多受制於賊。

民隸
指平民。《三國志·魏志·鄧艾傳》:“艾有功勳,受罪不逃刑,而子孫爲民隸,朕常愍之。”

民氓
民衆,百姓。《戰國策·秦策一》:“彼固亡國之形也,而不憂民氓,悉其士民,軍於長平之下,以爭韓之上黨。”《晏子春秋·問上六》:“田野不修,民氓不安。”《淮南子·修務訓》:“輕賦薄斂,以寬民氓。”漢王符《潛夫論·考績》:“故能別賢愚而獲多士,成教化而安民氓。”

民甿
同“民氓”。唐 元稹《樂府古題序》:“而又別其在琴瑟者爲操引,採民甿者爲謳謠。”宋王禹偁《酬种放徵君》:“卜居襍民甿,致養無精糳。”


民庶
庶民,百姓。《管子·國蓄》:“人君鑄錢立幣,民庶之通施也。”《後漢書·黨錮傳·劉佑》:“民庶窮困,州郡累氣。”《周書·王子直傳》:“淮南民庶因兵寇之後,猶聚爲盜。”宋范仲淹《奏贖法等三事》:“臣請陛下日修至仁之德,下及民庶。”

民衆
衆民。百姓。《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季氏得民衆久矣。”《史記·龜策列傳》:“諸侯賓服,民衆殷喜。”

愍隸
猶氓隸。服苦役的奴隸。《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生爲愍隸,死爲轉屍。”顏師古注:“愍隸者,言爲徒隸,可哀愍之也。”

內民
指本國的百姓。清魏源《道光二十年揭貼》:“﹝房屋﹞聽各國與內民公平議租,內民不得抗價掯勒,遠民亦不得強租硬佔。”

匹夫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左傳·昭公六年》:“匹夫爲善,民猶則之,況國君乎?”《韓非子·有度》:“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漢班固《白虎通·爵》:“庶人稱匹夫者,匹,偶也,與其妻爲偶,陰陽相成之義也。”唐劉德仁《長門怨》:“早知雨露翻相誤,只插荊釵嫁匹夫。”章炳麟《駁康有爲論革命書》:“若國朝之制,滿漢平等,漢人有才者,匹夫可以爲宰相。”

匹庶
平民。漢王符《潛夫論·論榮》:“幽、厲之貴,天子也,而又富有四海。顏、原之賤,匹庶也,而又凍餒屢空。”《後漢書·張純傳》:“陛下興於匹庶,盪滌天下,誅鉏暴亂,興繼祖宗。”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紙錢》:“紙乃後漢蔡倫所造,其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今自王公逮於匹庶,通行之矣。”《金史·斜卯愛實傳》:“二族衰微,無異匹庶。”

貧庶
貧窮的庶民。《晉書·良吏傳·吳隱之》:“遷左衛將軍,雖居清顯,祿賜皆班親族,冬月無被,嘗澣衣,乃披絮,勤苦同於貧庶。”元王實甫《破窯記》第四折:“當日那富家納壻,不容那有志書生;今日貧庶登科,豈認無情岳父。”
品庶
民衆。百姓。漢 賈誼《鵩鳥賦》:“誇者死權兮,品庶每生。”南朝任昉《啓蕭太傅固辭奪禮》:“君於品庶,示均鎔造。幹祿祈榮,更爲自拔。”《舊唐書·高祖紀》:“弘宣勝業,修植善根,開導愚迷,津樑品庶。”章炳麟《訄書·訂文》:“若是則佈政之言,明清長弟,較然如引繩以切墨,品庶昭蘇,而啙偷者競矣。”

平民
本謂平善之人。後泛指普通百姓。《書·呂刑》:“蚩尤惟始作亂,延及於平民。”孔傳:“延及於平善之人。”《漢書·食貨志下》“弋獵博戲亂齊民。”唐顏師古注:“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若今言平民矣。”宋葉適《徐文淵墓誌銘》:“兵官大執平民爲賊,冀以成賞,君明其無罪,盡釋之。”康有爲《大同書》:“歐洲中世有大僧、貴族、平民、奴隸之異,壓制既甚,故以歐人之慧,千年黑暗,不能進化。”巴金《海的夢》:“許多和他同住在巴黎貧民窟裏的猶太平民,到法庭去敘述那些慘痛的事實。”

齊民
猶平民。《莊子·漁父》:“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漢書·食貨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鬥雞走狗馬,弋獵博戲,辭齊民。”唐 顏師古注:“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若今言平民矣。”清 趙翼《華崗》:“同爲一齊民,莫呼歸長吏。”

黔蒼
黔首蒼生。謂平民百姓。宋 劉克莊《沁園春·九和林卿韻》:“從前錯,欲區區手援,天下黔蒼。”明徐渭《六昔》:“昔黔蒼,萬夫英;今視之,蠅所生。”

黔黎
黔首黎民。指百姓。漢 應劭《風俗通·怪神·城陽景王祠》:“死生有命,吉凶由人,哀我黔黎,漸染迷謬,豈樂也哉?”宋蘇軾《款塞來享》:“輸忠修貢職,棄過爲黔黎。”艾蕪《我在仰光的時候》:“嗟半殖黔黎,久困纏縛,快睹約法三章。”

黔黧
同“黔黎”。指百姓。清曹仁虎《恭紀皇上肇建辟雍釋奠講學禮成一百二十韻》:“握符參昊縡,佈德偏黔黧。”
黔民
平民百姓。漢 蔡邕《王子喬碑》:“佑邦國,相黔民,光景福,耀無垠。”
黔首
古代稱平民;老百姓。漢·賈誼《過秦論上》:“以愚黔首。”《禮記·祭義》:“明命鬼神,以爲黔首則。”鄭玄 注:“黔首,謂民也。”孔穎達疏:“黔首,謂萬民也。黔,謂黑也。凡人以黑巾覆頭,故謂之黔首。”《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六年……更民名曰黔首。”唐元稹《出門行》:“喪車黔首葬,弔客青蠅至。”嚴復《原強》:“當是之時,哀哀黔首,袵草枕戈,不得喙息。”

黔庶
黔首庶民。指百姓。晉 盧諶《贈崔溫》:“亦既弛負擔,忝位宰黔庶。”《南史·袁湛傳》:“斂骨吹魂,還編黔庶。”清顧炎武《菰中隨筆》:“按兩漢二千石長吏,皆可以自闢曹掾,而所闢大概多取管屬賢士之有才能操守者。蓋必如是,乃能知閭里之奸邪,黔庶之休慼。”

黔細
黔首細民。指平民、老百姓。晉 郭璞《省刑疏》:“臣主未寧於上,黔細未輯於下。”

黔愚
指平民百姓。唐 韋瓘《南陵縣大農陂記》:“且黔愚皆苦於始作,而泰於成功。”

黔皁
黔首、皁隸的並稱。指一般平民。《南齊書·武帝紀》:“鳴青鸞於東郊,冕朱紘而蒞事,仰薦宗禋,俯勖黔皁。”

黔烝
黔首烝黎。指老百姓。明夏完淳《有人此有土》:“大抵以休民爲首,勤其百年之計,因之黔烝休乂,畋宅孿興耳。”

窮黎
窮苦百姓。清樑章巨《歸田瑣記·楹聯剩語》:“滿眼盡窮黎,奚忍多用一夫,誤他舉家生活。”康有爲《大同書》:“嗟爾窮黎,苦工可悲。”
丘民
泛指百姓。《孟子·盡心下》:“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爲天子。”王夫之稗疏:“丘民者,衆民也。”

羣黎
萬民;百姓。《詩·小雅·天保》:“羣黎百姓,徧爲爾德。”鄭玄 箋:“黎,衆也。羣衆百姓。”朱熹集傳:“羣,衆也。黎,黑也,猶秦言黔首也。”《漢書·揚雄傳下》:“豪俊麋沸雲擾,羣黎爲之不康。”唐元結《惠公禪居表》:“無情之化,可洽羣黎。”

人黎
平民,百姓。《周書·文帝紀上》:“其州鎮郡縣,率土人黎,或州鄉冠冕,或勳庸世濟,並宜舍逆歸順,立效軍門。”

人萌
百姓。晉 左思《吳都賦》“皆與謠俗汁協”李善注引《戰國策》:“司馬喜曰:'臣觀人萌謠俗。’”左思《蜀都賦》“帶二江之雙流,抗峨嵋之重阻”劉逵注引揚雄《蜀王本紀》:“蜀王之先名蠶叢 ……是時人萌,椎髻左言,不曉文字。”

人庶
即庶人。指百姓,平民。《後漢書·劉玄傳》:“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羣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北史·王雅傳》:“明帝初,﹝王雅﹞除汾州刺史。勵精爲政,人庶悅附,自遠至者七百餘家。”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天子神聖,威武慈仁,子養億兆人庶。”

人徒
庶民,民衆。《墨子·非攻中》:“以攻戰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數千裏也;人徒之衆,至有數百萬人。”《史記·春申君列傳》:“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衆,兵革之強,壹舉事而樹怨於楚,遲令韓魏歸帝重於齊,是王失計也。”漢蔡邕《述行賦》:“人徒凍餓,不得其命者甚衆。”

散民
普通老百姓。《管子·立政》:“散民不敢服雜採,百工商賈不得服長鬈貂。”亦指離散之民。《韓非子·初見秦》:“令魏氏反收亡國,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廟。”
商庶
猶言百姓。《逸周書·武寤》:“王赫奮烈,八方鹹發,高城若地,商庶若化。”

生黎
平民。晉 陸雲《逸民箴》:“在昔后帝齊物達觀,賞不假爵,教不示勸,號諡莫設,而生黎淳晏。”

生靈
平民,百姓。《晉書·慕容盛載記》:“生靈仰其德,四海歸其仁。”唐杜荀鶴《再經胡城縣》:“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三國演義》四回:“請奉陳留王爲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趙樸初《滿江紅·悼盧蒙巴》:“名器早知淪盜賊,生靈竟見供荼毒。”

生民
百姓,人民。《書·畢命》:“道洽政治,澤潤生民。”曹操《蒿里行》:“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杏黃旗上七個字,替天行道救生民。”《清史稿·世祖紀二》:“國家設官,必公忠自矢,方能裨益生民,共襄盛治。”

庶黎
庶民。漢 崔駰《南巡頌》:“淑雨施於庶黎。”《周書·蘇綽傳》:“闢惟元首,庶黎惟趾,股肱惟弼。”宋王安石《答曾公亮已下上尊號第一表不允》:“羣公卿士,外暨庶黎,欲舉鴻名,措之眇質。”

庶萌
庶民。萌,通“氓”。南朝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思對上靈之心,以惠庶萌之願。”《宋書·謝靈運傳》:“君子橫流,庶萌分析。”

庶甿
農民、百姓。唐 韋應物《縣齋》:“閒齋始延矚,東作興庶甿。”

庶民
平民。《詩·大雅·靈臺》:“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建武十一年八月﹞詔曰:敢灸灼奴婢,論如律,免所灸灼者爲庶民。”《三國演義》:“即日罷楊彪、黃琬、荀爽爲庶民。”李大釗《庶民的勝利》:“這回戰勝的,不是聯合國的武力,是世界人類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國的軍閥或資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庶人
平民,百姓。《書·洪範》:“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孔傳:“有大疑,先盡汝心以謀慮之,次及卿士、衆民。”《漢書·食貨志上》:“庶人之富者累鉅萬,而貧者食糟糠。”《鏡花緣》第七回:“請旨謫爲庶人,以爲結交匪類者戒。”

天氓
天之生民。黎民百姓。唐 韓愈《柳州羅池廟碑》:“茲土雖遠京師,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則非人。”宋梅堯臣《送萬州武寧段尉》:“彼方路艱遠,其民亦天氓。餒之則爲盜,非是惡厥生。”

徒庶
庶民,民衆。《周禮·地官·大司徒》:“大軍旅、大田役,以旗致萬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 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哀感徒庶,慟興雲陛。”李周翰 注:“徒庶,下人也。”

萬姓
萬民。《書·立政》:“式商受命,奄甸萬姓。”《漢書·元帝紀》:“相守二千石誠能正躬勞力,宣明教化,以親萬姓,則六合之內和親,庶幾虖無憂矣。”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朱雀門外街巷》:“﹝迎祥池﹞唯每歲清明日,放萬姓燒香遊觀一日。”郭沫若《長春集·歌頌中朝友誼》:“萬姓歡呼連草木,滿腔熱血涌波濤。”

細氓
小民。明方孝孺《郊祀頌》:“勿厚其斂,重困細氓。”柳亞子《燕子龕遺詩序》:“蓋大商壟斷之術工,而細氓生計盡矣。”

細民
平民。《晏子春秋·諫下二十》:“遂欲滿求,不顧細民,非存之道。”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崔猛》:“李申,一介細民,遂能濟美。”阿英《燈市》:“理由當然是要繁榮市面,歌頌太平,使細民消解一切的愁悶悲苦與不平。”

下民
百姓。平民。《詩·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史記·循吏列傳》:“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三國阮籍《大人先生傳》:“坐制禮法,束縛下民。”宋陳亮《勉強行道大有功》:“天佑下民而作之君,豈使之自縱其欲哉!”魯迅《故事新編·理水》:“至於那些下民,他們有的是榆葉和海苔。”

下人
百姓;人民。《墨子·尚同中》:“天之降罰也,將以罰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後漢書·朱暉傳》:“鹽利歸官,則下人窮怨。”唐柳宗元《平淮夷雅·皇武》:“度拜稽首,皇佑下人。”

宵民
猶小民。普通老百姓。南朝江淹《齊籍田樂歌·享神歌》:“方爕嘉種,永毓宵民。”《新唐書·吳湊傳》:“中人所市,不便宵民,徒紛紛流議。”

野甿
亦作“野氓”。平民。元戴良《詠雪三十二韻贈友》:“列賀喧朝貴,騰歡沸野甿。”謝無量《己酉歲未盡七日奉寄會稽山人冀資嗢噱》:“鳥道猶賓洞,鶉襟立野氓。”

野人
庶人;平民。《論語·先進》:“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劉寶楠 正義:“野人者,凡民未有爵祿之稱也。”唐白居易《訪陳二》:“出去爲朝客,歸來是野人。”明 方孝孺《綠疇軒記》:“君子修德,以教野人。”

蟻氓
即蟻民。《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憶昭樓洪楊奏稿》:“凡在蟻氓,莫不共戴。”

蟻民
猶小民。舊時統治者對老百姓的蔑稱。亦爲老百姓在官長面前的卑稱。梁啓超《中國積弱溯源論》:“今試還視我國人,蟻民之事官吏,下僚之事長官,有一不出於此途者乎?”聶紺弩《魯迅--思想革命與民族革命的倡導者》:“天才們給中國人民取個雅號:'蟻民’,就是說人們的生命像螞蟻一樣的不值錢。”
億庶
億萬百姓。唐 蘇頲《爲政事請公除狀》之三:“顒顒億庶,仰望天光。”

員首
指百姓。晉葛洪《抱朴子·君道》:“員首遽善,猶氤氳之順勁風;要荒承指,若響亮之和絕音。”《隋書·音樂志中》:“悠悠亙六合,員首莫不臣。”

元元
百姓;庶民。《戰國策·秦策一》:“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高誘注:“元,善也,民之類善故稱元。”《後漢書·光武帝紀上》:“上當天地之心,下爲元元所歸。”李賢 注:“元元,謂黎庶也。”唐陳子昂《感遇》:“聖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清史稿·聖祖紀二》:“從前逋欠,一概豁除。用稱朕子惠元元至意。”

芸庶
百姓。清 林則徐《會諭收繳鴉片增設紳士公局示稿》:“凡爾閭閻芸庶,豈宜負此盛懷?”

兆黎
平民。《漢書·王莽傳下》:“青徐故不軌盜賊未盡解散,後復屯集者,皆清潔之,期於安兆黎矣。”顏師古注:“黎,衆也。”漢王符《潛夫論·敘錄》:“兆黎勸樂,神乃授福。”

兆靈
百姓。《隋書·音樂志中》:“兆靈有業,潛德無聲;韜光戢耀,貫幽洞冥。”

兆萌
平民。萌,通“氓”。漢 蔡邕《京兆尹樊陵頌碑》:“同體諸舊,兆萌蒙福。”

兆民
古稱天子之民,後泛指衆民,百姓。《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命相佈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兆民所仰,美報興焉。”宋范仲淹《堯舜率天下以仁賦》:“故得兆民就日,萬國慕羶。”《水滸傳》第七六回:“擒拿衆賊,以安兆民。”
兆人
平民。《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漢遭王莽,宗廟廢絕,兆人塗炭。”唐柳宗元《禮部賀皇太子冊禮畢德音表》:“建天下之本,宗廟以安;致萬國之貞,兆人攸賴。”宋蘇軾《西嶽廟開啓祈雨道場青詞》:“兆人所急,望歲於秋成。”清龔自珍《五經大義終始論》:“聖者有情歟?曰,微矣!至清以有神,至和以有精,至靜以有形,至澹以應羣靈,至沖虛以應兆人。”
兆庶
平民。《後漢書·崔駰傳》:“濟此兆庶,出於平易之路。”唐 元結《二風詩·至勞》:“嗚呼勞王,功亦何大!去爾兆庶,洪湮災害。”明歸有光《洪範傳》:“建用皇極者,天於兆庶之中,獨命皇以治之。”

兆姓
平民。宋蘇軾《錫李幹德制誥敕書》:“朕子養兆姓,囊括四方。”《明史·王直傳》:“陛下宵衣旰食,徵天下兵,與羣臣兆姓同心僇力,期滅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恥。”《紅樓夢》五三回:“兆姓賴保育之恩。”

兆衆
平民。唐 高彥休《唐闕史·迎佛骨事》:“天子御安福樓,降萬乘之尊,親爲設禮,兆衆涕淚,感動左右。”

烝黎
黎民百姓。漢 王符《潛夫論·班祿》:“太古之時,烝黎初載。”唐姚合《莊居野行》:“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金史·國用安時青傳贊》:“當時烝黎,如魚在釜。”

蒸黎
黎民百姓。唐 杜甫《石龕》:“奈何漁陽騎,颯颯驚蒸黎。”宋 司馬光《祭雷道矩文》:“獨我友生,煩寃涕洟,恨此膏澤,不沾蒸黎。”清洪楝園《懸嶴猿·島棲》:“沿海共奔波,念蒸黎可若何?”

蒸民
衆民;百姓。《孟子·告子上》:“《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南朝 徐陵《報尹義尚書》:“變大風於五禮,驅蒸民於昌辰。”宋司馬光《進士策問》:“使不善之人任事九年,蒸民氾濫。”清惜秋旅生《維新夢·訓農》:“示吾儕要術重編,降康年粒我蒸民外。”
蒸黔
百姓。宋曾敏行《獨醒雜誌》:“朕念三聖之愛育蒸黔,垂着典法,申戒官吏,簡恤刑章,深切丁寧,斯爲至矣。”《續資治通鑑·宋真宗鹹平三年》:“而言事之臣,不明大體,務爲改革,罔恤蒸黔。”

蒸人
民衆;百姓。《後漢書·文藝傳上·杜篤》:“濟蒸人於塗炭,成兆庶之亹亹。”唐顧況《上古之什補亡訓傳·燕幹巢》:“惠此蒸人,毋廢爾事。”宋范仲淹《君以民爲體賦》:“蒸人有罪,諒責己之情深。”

蒸庶
衆人,民衆。《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夫衆喣漂山,聚蟁成靁,朋黨執虎,十夫橈椎……此乃烝庶之成風,增積之生害也。”顏師古注:“烝庶,謂衆人也。”《後漢書·章帝紀》:“孝明皇帝威靈廣被,無思不服……以烝庶爲憂,不以天下爲樂。”前蜀杜光庭《普康諸公主爲皇帝脩金籙齋詞》:“因念陵夷,遂康烝庶。”

蒸徒
衆人;百姓。晉 左思《魏都賦》:“習習冠蓋,莘莘蒸徒。”晉陸雲《南征賦》:“自義聲所及,四海之內,朔漠之表,蒸徒贏糧而請奮,胡馬擬塞而思徵。”

衆萌
猶衆民。萌,通“氓”。《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驃騎將軍去病率師攻匈奴西域王渾邪,王及厥衆萌鹹相犇,率以軍糧接食。”

衆民
衆多的人民。《孟子·盡心上》:“廣土衆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漢書·成帝紀》:“蓋聞天生衆民,不能相治,爲之立君,以統理之。”

衆庶
衆民;百姓。《書·湯誓》:“格爾衆庶,悉聽朕言。”《韓非子·問田》:“立法術,設度數,所以利民萌,便衆庶之道也。”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務在獨樂,不顧衆庶。”宋 文天祥《提刑節制司與安撫司平寇循環歷》:“今續得廣牒,以義丁越界深入,肆行刼殺,大不可令衆庶見。”魯迅《墳·文化偏至論》:“教權龐大,則復之假手於帝王,比大權盡集一人,則又顛之以衆庶。”

走庶
普通百姓。唐 劉肅《大唐新語·釐革》:“百官常服同於走庶,皆着黃袍及衫,出入殿省。”
六《河圖》:“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爲玄武”。元李真人《菩薩蠻·還丹龍虎將何作》:“還丹龍虎將何作。北方玄武南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