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翻譯 > 電影《道林•格雷》臺詞譯文中的成語、四字詞語和歇後語

電影《道林•格雷》臺詞譯文中的成語、四字詞語和歇後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66K 次

《道林·格雷》(Dorian Gray)根據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唯一一部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改編。講述了一個美少年用靈魂與魔鬼做交易以換不老容顏的故事。

電影《道林•格雷》臺詞譯文中的成語、四字詞語和歇後語

臺詞譯文中,出現了不少成語或是四字詞語。在英文譯中文的過程中,四字詞語或是成語的使用體現了譯者非凡的文化底蘊,也給文本抹了中國色彩。但是這類詞句的使用應謹慎。

例1)

I find a cigarette is the perfect pleasure.

我發現抽菸真是一大樂趣。

It is exquisite and leaves one unsatisfied.

香菸細膩濃烈,令人慾罷不能。

分析:

1. 把英文的名詞“a cigarette”翻譯成中文的動詞“抽菸”,體現了英文名詞主導型和中文動詞主導型句式結構的差異。

2. 省譯連詞“and”,體現了英文有明確連接詞而中文偏向邏輯連接的特點。

3. 把“exquisite”翻譯爲四字詞語“細膩濃烈”,巧妙綜合了這一英文單詞的多個含義,即精緻的,微妙的和(痛苦或快樂)強烈的。成語“欲罷不能”雖然和“leave one unsatisfied”有出入,但是效果有甚於原文,也常與香菸毒品一起出現。

例2)

Gladys Allonby’s been dressed for her 14th birthday ever since her 40th.

半老徐娘歌拉迪絲阿隆比穿着像個青春少女。

If Radley spent less time in church and more at his tailor’s, he might not so resemble a badly-bound hymn book.

如果拉雷德少上教堂多找裁縫,也不至於落得像孫猴子穿汗衫—半截不像人。

分析:

這兩句話的翻譯採用了歸化的方法,即把源文本本土化,使其符合譯文讀者的習慣。

第一句中,原文把玩了“fourteen”和“forty”的文字遊戲,當然直譯爲中文“十四”和“四十”時,這樣的把玩也能夠保留,因而是一個可行的譯法。而這裏譯者以中文的習慣,歸化翻譯成“半老徐娘”和“青春少女”,也以成語或是四字詞語的方式再現了說話者的妙語連珠。

如若將“青春少女”改爲“豆蔻年華”,或更有中國風味。參見魯迅的《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

第二句原文,後半部分的“A badly-bound hymn book”(“裝訂的破破爛爛的聖歌集”)與前半句的“in church”(“在教堂”)相呼應。譯者採用歇後語,字面上也和“裁縫”相連,顯得十分微妙且有文化底蘊。問題是,這一歇後語本義指孫猴子穿上汗衫,上半身看起來像人,下半身仍不像人。因而指做事栽跟頭,不落好兒。所以說,字面上符合含義,引申義差之千里。而再一想,似乎是字面上也說不過去了,要是真是猴子,怎麼找裁縫也無濟於事。

成語和歇後語是中國特色,在翻譯時會增添文采。但是,因爲這些是規定俗成的東西,關聯着特定的情感和含義,所以使用須謹慎。

The one charm of the past is that it’s the past.

過去的魅力之一就是它已經過去了。

I hope you are not also a dreary old cynic.[/en

]希望你不也是一個沉悶的犬儒主義者。

[en]What is there to believe in?

那該信仰什麼?

Our developments.

我們自身的發展。

All I see is decay.

我看到的只有腐爛。

Well, religion?

那麼宗教呢?

Fashionable substitutes for belief.

那是信仰的時髦替代品。

Art?

藝術?

A malady.

痼疾。

Love?

愛情?

An illusion.

一場幻覺。

Well, you both cut the world into pieces, aren’t you?

你們的世界都是支離破碎的,是吧?

分析:
“All I see is decay”翻譯成“我看到的只有腐爛”,還是有所偏差。因爲“all”(“所有”)和“只有”(“just”)有着微妙區別。前者有一種滿滿的都是的感覺,而後者則偏向寥寥之意。成語“滿目瘡痍”或是可行之策,“瘡痍”指創傷,和“decay”(“腐爛”)有所差異。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成語使用需謹慎。但若是語義的偏差不影響原文的表述和情感的表達,可以考慮使用。

在中文中,數量詞的使用靈活,可有可無,據實際情況而定。在這裏,“a malady”翻譯爲“痼疾”,而“an illusion”翻譯爲“一場幻覺”,可見中文數詞的靈活。在小編看來,這裏的數量詞均不譯較爲合適。這樣的話,對話簡短流暢,體現對話者的思考敏捷和思想火花的碰撞。

最後一句“you both cut the world into pieces”翻譯成“你們的世界都是支離破碎的”,是一個英語動態轉化爲中文靜態的形容詞性成語“支離破碎”。但是,這樣就忽視了人物的主動性,在說話者看來,是“你們”這個主語主動把世界切割,而非“你們的”世界本來就如此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