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阝:阜、邑”的表聲表義功能

“阝:阜、邑”的表聲表義功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阜、阝(在左)”作意符時與地形地勢、臺階及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有關。
“邑、阝(在右)”作意符時與國名、城市、區域或地名有關;“邑”作聲符時表音(yi)。
“阜”作偏旁時,位於字的左邊,形體變化爲“阝”,讀作包耳旁、左包耳。
“邑”作偏旁時,位於字的右邊,形體變化爲“阝”,讀作包耳旁、右包耳;位於字的下邊和作聲符不變。
阜(fù)象形字,甲骨文中是一層一層的臺階,有人認爲是一層層山崖,還有人認爲是石階之形,其實與階梯、山崖、土山都有關。阜:本義是不太高的土山。“阝(在左)”是“阜”字的變形,做部首用。
邑(yì)會意字,甲骨文中上面是囗( wéi),表疆域;下面是跪坐的人形,表人口。有土地有人,表示人所聚居的地方,意思是都邑。金文、小篆中上部變成“口”,下部變成“巴”。古代稱侯國爲邑。本義是國家。大曰都,小曰邑。“阝(在右)”是“邑”字的變形。
一、“阜、阝(在左)”作意符時與地形地勢有關;
陽(yáng)會意字,阝:山崗;日:太陽。繁體字“陽”形聲字,阜形昜( yáng)聲。本義是太陽照在山崗上,引申爲山南面水北。
陰(yīn)會意字,阝:山崗;月:月亮。從月夜籠罩着山崗,表示很陰暗。本義是陰暗,引申爲山北水南。繁體字“陰”會意字,從阜( fù),從侌,侌( yīn)亦聲。
陣(zhèn)會意字。阝:山崗;車:戰車。土山前擺滿了戰車。字本作“陳”。“陣”爲後起字。本義:兩軍交戰時隊伍的戰鬥隊形。
隙(xì)金文中是會意字。日字的上下線是牆的裂縫,表示自縫隙射入的光線。一線日光從牆的縫隙射入。小篆中加“阜”,:本是山崗,在這裏指牆壁;右邊表示“小日”,在這裏指一線日光。本義是牆交界處的裂縫。
防(fáng)形聲字,阜形方聲。本義是堤壩。
限(xiàn)形聲字,阜形艮( gèn)聲。本義是阻隔。
阻(zǔ)形聲字,阜形且(jǔ)聲。本義是山路險阻。引申爲阻礙。
阿(ē)形聲字,阜形可聲。本義是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陵(líng)會意字,甲骨文中左邊是人,右邊是阜,表示人登上大土山。本義是登山。引申爲大土山。再引申爲墓地。
二、“阜、阝(在左)”作意符時與臺階有關;
階(jiē)形聲字,阜形介聲。本義是山上的石級。引申爲段落。
陛(bì)形聲字,阜形坒( bì)聲。從“阜”,表示與地形地勢的高低上下有關。本義:帝王宮殿的臺階。
除(chú)形聲字,阜形餘聲。本義是臺階。
三、“阜、阝(在左)”作意符時與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有關;
降(jiàng)形聲字,阜形 聲。從高處往下走。
陟(zhì)會意字,甲骨文中左邊是兩隻腳,右邊是阜,表示兩隻腳登高坡。本義是升、登。引申爲提拔、進用
隊(duì)會意字,甲骨文中是陡崖旁邊是一個頭朝下的人,表示人從陡崖之上掉下去。金文中把人換成了豕(豬),加個“土”字,表示掉到地面上。本義:從高處掉下來。是“墜”的本字。後被假借爲隊伍。
四、“邑、阝(在右)”作意符時與國名、城市、區域或地名有關。
邕(yōng)會意字,從川,從邑。水流(川)圍困城邑。本義:四方被水環繞的都邑。
鄧(dèng)繁體字是形聲字,又形登聲。本是國名。
郊(jiāo)形聲字,邑形交聲。本義是上古時代國都外百里以內的地區稱“郊”。引申爲田野。
郵(yóu)會意字,從邑,從垂。垂,邊郵;邑,城邑。“郵”,形聲字,邑形由聲。本義是古地名。傳遞文書的驛站。指傳送文書的人。現在指通過郵局寄遞信件或財物。
邦(bāng)形聲字,邑(阝)形豐聲。古文從之、從田,會意字,與封字從之、從土同意。本義:古代諸侯的封國、國家。漢避高祖諱,多以國易之。泛指國家。
鄙(bǐ)甲骨文中是會意字,上部口表示都邑所在,下部是倉庫形。古代稱都邑是四周的土地爲鄙。小篆中右邊加“邑”,是形聲字,邑(阝)形啚( bǐ)聲。本義:五百家(周代戶口單位)。
郭(guō)形聲字,邑(阝)形享聲。在甲骨文、金文中像一一座城的樣子,四邊圍起來的部分是城牆,兩個箭頭樣的部分是城樓。本義是城郭,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內城叫城,外城叫郭。泛指城市。春秋國名。
都(dū)形聲字,邑形者聲。從“邑”,表示與城市有關。本義:建有宗廟的城邑。邦國的都城,國都。引申爲城市。
鄭(zhèng)形聲字,邑表奠聲。本義:周代諸侯國名,姬姓。
郡(jùn)形聲字,邑形君聲。從“邑”,表示與行政區域有關。本義:古代的行政區域。
郊(jiāo)形聲字,邑形交聲。從“邑”,表示與城郭、行政區域有關。本義:上古時代國都外百里以內的地區稱“郊”。
五:“邑”作聲符時表音(yi)。
挹(yì)形聲字,手形邑聲。舀;酌。把液體盛出來。

ing-bottom: 164.1%;">“阝:阜、邑”的表聲表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