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學習方法 > 如何評一節英語課

如何評一節英語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2K 次

我們大部分人都上過英語課,那麼在你眼裏,你是如何評一節英語課的呢?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評一節英語課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評一節英語課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評一節英語課

評一節英語課一要看老師

㈠在課堂教學中是否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

1 在課堂教學中是否發揮了老師的指導作用,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爲中心,面向全體。關注學生差異,儘量照顧到每一層次的學生,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都儘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穫。

2 是否依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所學知識。

3 是否爲學生設置語言運用的真實情景,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引導學生進行真實的語言交際,讓學生運用語言做事情。

4 是否爲學生創造了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良好的學習環境。

㈡教師的基本素質

1 儀表是否端莊大方,精神煥發,充滿自信,有活力,深深的吸引着學生。

2 教態是否親切自然,和藹可親,有親和力。

3 語言是否英語化,是否清楚流暢,富有感染力,。

教師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本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好與差是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課堂上英語語言應努力做到規範性,啓發性,流暢性,簡潔性,生動性,情感性,豐富性,充實性和愉悅性。

4 板書是否整潔大方

板書要清楚,字跡要美觀大方,安排合理,一目瞭然,重點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記憶。(如:正中是標題及所學重點句型,單詞,兩側是掛圖及複習內容)

㈢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全過程

1 在教學的導入部分中,greet/song/chant/have a vivion的運用和選擇,是否使複習鋪墊句有針對性.複習內容要與新知識學習有所聯繫,爲新知識學習操練做好鋪墊。

2 在展開部分中新知識的呈現是否巧妙自然,有邏輯性,一環緊扣一環。應體現出第一環節是第二環節的支柱,第二環節是第一環節的逐步發展。

3 是否準確把握教材,課堂教學內容目標內容定位準確

要找準,抓住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中,一切活動都圍繞本課的教學重點而展開。

4 是否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

教學內容安排是否有條理性,層次性,體現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

5 是否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課堂設計的一切活動都要有它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爲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操練要到位,要保證課堂練習的數量和時間(輸入量要夠)而且講究練的方法,提高練的質量。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到懂,熟,會。

6 在實現知識和能力目標的基礎上是否體現出情目標.

要根據教學內容,挖掘教學因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注意:不是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教師語言的引領,設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感悟出來。)

7 課堂提問是否有效

要根據教學環節有針對性的進行提問。如:導入新課的提問,過渡內容的提問,突出重點的提問,化解難點的提問。並做到有針對性,有啓發性,有趣味性。

8 課堂教學節奏是否有度

①整體流程——做到起伏有致(“起”是思維活躍“伏”情緒平穩)

②教學內容——收展有度

(“展”展開,拓寬,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圍繞教學重點,對教學內容展開任務學習,讓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收”對知識進行及時小結,並升爲理性理解。)

③師生語言——變化有致。(容易處,快節奏。重點處,慢節奏。語調,抑揚頓挫,有高有低富有感染力。)

④學生思維——張弛有變(“張”精神飽滿,積極動口、動手、動腦投入競賽,合作學習中。“弛”放鬆,課堂氣氛活躍。)

⑤教學活動——動靜結合

“動”指朗讀,對話,遊戲,有聲有色的教學。

“靜”指聽,寫,思考問題。

⑥教學容量——疏密相間(教學內容的數量、容量要合適)

9 是否進行了多角度的評價

口頭表揚,體態語言,獎勵制度,師生評,小組評。通過評價起到激勵作用,使學生充滿自信。

與此同時,在課堂上教師應做到:

①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輸。 ②多一些討論,少一些講解。

③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 ④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片面。

⑤多一些創造,少一些模仿。 ⑥多一些設問,少一些直述。

⑦多一些爲什麼,少一些是什麼。 ⑧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

⑨多一些有效教學,少一些無效訓練。

10看教學活動是否虎頭蛇尾.總結是教學重點的深化過程,教學中不可以缺少,總結可以多樣化.

評一節英語課二要看學生

1 師生間,生生間是否有互動(pair work ,group work)

2 學生參與活動是否積極主動,情緒高昂。

3 學生回答的問題是否有創造性,向生活實際延伸。

評一節英語課三要看結果

1 看教學效果是否達到了目標要求,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都有成功感。

2 教師對學生是否有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獲得了獲取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