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中英文化差異論文

中英文化差異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由於居住環境、價值觀念、社會習俗、宗教信仰、歷史發展等的不同,中英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規範,這就是文化差異。下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中英文化差異論文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中英文化差異論文
  中英文化差異論文篇1

試談中英顏色詞的文化差異

摘要: 顏色是一種視覺效果,人們對色彩的視覺感是相同的。但是這些描述客觀事物的顏色詞在人們生活中使人產生的聯想,受到各個民族的語言習慣、文化傳統、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歷史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差異。本文就紅、黃、白、黑六種基本色探討了中英顏色詞內涵的不同,就其象徵意義進行了比較研究。

關鍵詞: 顏色詞文化差異聯想意義語言應用

1.引言

人類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界中,在日常的生活、生產中創造了十分豐富的顏色詞彙,成爲人們傳遞信息、表達事物和思想的重要工具。作爲表達客觀視覺感的詞語,顏色詞豐富了人類的語言,強化了語言的形象。從理論上講,人們對它的感知應該是一致的。然而,各民族由於語言習慣、文化傳統、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歷史背景等的不同,人們總是按照自己的思維定勢和價值尺度描繪事物的顏色,賦予事物以自己的民族文化內涵。顏色一旦浸入文化的染體,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會產生特定的含義,引起特殊的聯想。因此,即使是同一種顏色在不同民族的心裏所引起的聯想意義有時候也是大相徑庭的。這種民族文化內涵一旦形成就不易改變,在中英跨文化交流中,這種由民族的特定文化內涵而引起的文化差異比比皆是,給各民族之間的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障礙。本文將着重比較中英語

中的顏色詞在兩種文化中聯想意義和語言應用兩方面的差異。

2.顏色詞在聯想意義上的文化差異

2.1紅色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崇紅情結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紅與太陽與火有關,太陽給萬物帶來生機與溫暖,而火意味着光明與興旺。所以紅色象徵着幸福、喜慶、吉祥、成功、好運。在中國,紅色都是運用在美好吉利的事物上。從中國文化中意味着人生大事的傳統婚俗習慣中便可看出:新娘子要穿紅衣,蓋紅蓋頭,坐大紅轎。新娘也要披紅,新房則是紅色的海洋:紅喜字、紅蠟燭、紅被褥、紅箱籠……親朋好友要送“紅包”,媒人叫“紅娘”。紅色不僅給婚禮帶來喜慶歡快的氣氛,而且寓意着新婚夫妻婚後日子的幸福、紅火。另外,中國的春節要掛紅燈籠,貼紅對聯。如果是本命年,就要穿紅以避邪。行好運叫“走紅運”,“事業紅火”是指事業興旺,“紅顏”是指漂亮的女子。“紅利”、“紅線”、“紅人”、“紅榜”……好事總離不開紅,紅色也意味着好的寓意。

英語中的“red”也可以表示重要或喜慶的,如:a red letter day(重要的日子),roll out the red carpet(接待貴賓),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對紅的好感遠不如中國文化。西方對“red”一詞的理解與聯想主要基於其物理屬性。在西方文化中紅色主要指鮮血的顏色。因此,紅色是“危險”、“緊急”、“暴力”、“血腥”、“憤怒”和“困境”的象徵。西方國家的交通警示、醫療急救、消防設備等都用了紅色。如:red alert(緊急警報),red cross(紅十字會),red ruin(戰禍、火災),red revenge(血腥復仇)。另外用red所引申的短語也往往含有貶義,如:see red(勃然大怒),red light district(紅燈區,妓女出沒的地方),paint the town red(飲酒作樂),red tape(繁文縟節),red neck(鄉巴佬)。西方國家在賬目中記錄負數時常用紅色筆跡。所以,red還表示虧損、負債,如:red figure(赤字),in the red(負債)。

2.2綠色

綠色是大自然的顏色,常常給人一種祥和博愛的感覺,它能令人充滿青春活力。綠色一般是生長中的植物的主色,不論是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綠色都是生命之色,象徵着大自然勃勃的生機和生命的活力,寓意着“新鮮”、“安全”、“希望”、“和平”。

中文中的綠色是生命的象徵,“綠色的原野”、“綠色的草坪”、“紅花綠葉”等詞組給人帶來了蓬勃的生機。“綠鬢紅顏”用來形容青春年少,生命旺盛。但是中國古代對綠色卻並沒有什麼好感,綠色不是正色,通常有着“低微”、“不名譽”、“下賤”等不好的含義。如白居易在《憶微之》中有“折腰�老綠衫中”一句,意思是說到了彎腰駝背的老年時,仍屈身於低微的“綠衫”行列,官運並不亨通。在唐代,官位在七品以下的官員穿綠服,在之後的宋元時期,綠衣、綠服也是身份低微的服裝。在元、明兩代時期規定娼家男子必須帶綠頭巾,演變成後來的“綠帽子”指的是自己的妻子與別的男人私通。在中國人看來,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在中國很少能見到綠色的帽子。

在英美文化中,“green”常給人以恬靜的感覺,象徵着鄉村的寧靜、自然界的和諧、青春的活力。例如:green peace(綠色和平組織),green house(溫室),green old age(老當益壯)。同時,green也有不好的一面含義,指“缺乏經驗”、“幼稚無知”、“容易上當”或“嫉妒、眼紅”。例如:green hand(新手),green eye(嫉妒),green as grass(幼稚無知)。美國的紙幣的背面印花是綠色的,故俗稱“綠背”。受美國文化的影響,“green power”不是指“綠色的權力”,而是指“the power of money”,即“金錢的力量”。

2.3黃色

黃色在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中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內涵。黃色也是中華民族崇尚的顏色之一。中國古代有“黃帝”,中國人稱自己爲“炎黃子孫”。在古代,黃色是帝王之色,象徵“神聖”、“皇權”、“尊貴”、“崇高”、“莊嚴”,只有皇帝才能穿“黃袍”,天子的依仗叫“黃鉞”,發的詔書叫“黃榜”。總之,黃色在中國古代是法定的尊貴的特權顏色。它幾乎成了中華民族王權的代表色。但是隨着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黃色卻又引申出一個與“尊貴”相差極大的內涵,即低級趣味、庸俗猥褻,如“黃色書刊”、“黃色電影”等。

同中國文化中的“黃色”相反,“yellow”由於是背叛耶穌的猶大所穿衣服的顏色,因此通常用於貶義,有“膽小的”、“卑怯的”、“猜忌的”等引申義。例如:yellow belly(膽小鬼、懦夫),a yellow dog(卑鄙小人)。yellow journalism指是的以低級趣味的文字或聳人聽聞的報道吸引讀者的黃色辦報作風。這層含義源於19世紀的美國,當時有兩個報業資本家,爲了招攬生意,在自己辦的報紙上競相登載低級趣味的連環畫,其中一篇名叫“yellow kid”,此後,“yellow”就成了腐化墮落的代名詞並影響到了中國文化。但是“yellow book”是指國家政府的報告書,用黃封面裝幀,俗稱“黃皮書”。“yellow page”指全書用黃紙印刷的電話簿,俗稱“黃頁”。

3.顏色詞在語言應用上的文化差異

3.1顏色偏向的差異

顏色偏向是指相同或相似的物體或概念在兩種語言中用不同的顏色詞來描述。中西文化的差異也導致了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顏色偏向的差異。比如,中文裏的“紅茶”是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青一塊紫一塊”是black and blue而不是black and purple;“青衣”不能譯成blue dress,而應譯作black dress;“青玉”不可譯作blue jade而是gray jade。而英文中的grey- haired應該是“白頭髮”而不是“灰頭髮”,brown sugar是“紅糖”,而不是“棕糖”,brown bread是“黑麪包”而不是“棕色麪包”。

3.2顏色詞語言色彩的差異

語言色彩是指語言意義的褒貶和中性。顏色不僅有語言色彩,還有各自不同的褒貶義。中英顏色詞的語言色彩並不相對應,有時候漢語中褒義的顏色詞在英語中卻是貶義,反之亦然。比如說,上文所述的紅色在中國文化中大部分是褒義,而在西方文化中卻多偏於“血腥”之類的貶義;中國文化中中性的藍色在西方文化中卻時而褒義,時而貶義;當“黃色”表示“低俗”時相對應的不是“yellow”而應該是“blue”。

在翻譯古典小說《紅樓夢》時,英國翻譯家David Hawkes認爲書中的“紅色”對漢語文化的人而言,表示喜慶、幸福、吉祥,但在英語國家的人眼中,綠色和金黃色具有類似的聯想意義,而紅色則意味着流血、危險或暴力。因此,他在翻譯時涉及紅色的詞語時作了一定的變通處理,翻譯原文中的“紅樓夢”和“怡紅院”時沒有選用red一詞,而是分別譯爲Golden和Green這兩個雖然不同色彩,從中可以看出顏色詞的延伸涵義對語言的影響。由於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所造成的顏色詞語言色彩各不相同,有時候是截然相反,因此,瞭解語言色彩的差異對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義。

3.3中西顏色詞文化差異的融合

隨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擴大,中西文化也出現了相互融合。作爲承載文化習俗的顏色詞也隨着文化的融合而出現了融合。比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中國“尊貴”的黃色,受到西方文化影響,出現了與之截然不同的意義“低俗”。而red一詞在西方文化中的貶義的聯想意義也隨着“中國紅”的影響,喜慶的意義被更多西方人所接受。

4.結語

顏色詞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承載着各自不同的民族特徵,具有着不同的文化內涵。隨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擴大,顏色詞也出現了一定的融合現象,但是差異還是存在的。瞭解顏色詞在中西不同文化下所表現出的顯性文化現象,並推究其隱性文化結構,弄清顏色詞在中西文化中的差異,有助於學習者更加了解中西語言和民族文化的差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編譯出版委員會.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M].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2007.

[3]陳俱生.現代漢語辭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蔡江雲.中英顏色詞的文化差異與翻譯(二)[J].寧德師專學報,2006,(4).

[5]孫仁杰.中英顏色詞跨文化對比研究[J].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4,(2).

[6]王逢鑫.英漢比較語義學[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7]許國璋.許國璋論語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中英文化差異論文篇2

試論中英語言的文化差異

摘 要:在跨文化交際中,不同英漢文化背景的人常常會因爲文化差異問題而在禮貌用語方面產生誤解。英漢語言歷史文化的差異、地域文化的差異以及中西方風俗習慣的不同導致了英漢禮貌用語的差異。本文從這三方面對英漢禮貌用語進行了跨文化比較。最後,闡述了禮貌用語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性。對英漢禮貌用語的差異進行跨文化比較分析,目的在於減少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誤解和文化衝突。

關鍵詞:文化差異;禮貌用語;跨文化交際

語言是社會存在的產物,是人類歷史和文化發展的結晶,蘊含着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發展,社會意識形態,風俗習慣等社會特徵。有些科學家認爲,語言是文化的化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①除了通曉這中英兩種語言文字外,深厚的民族文化功底在中英文語言交際中也佔着重要的地位。由於英漢兩種語言所屬的民族不同,二者不同的地理文化、歷史風俗、生存環境、宗教信仰、及美學觀點,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文化。這些文化差異必然會分別反映在兩種語言交際活動中,如聽、說、讀、寫和譯等。此外,中英兩國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社會風俗習俗經濟,政治生活,宗教信仰等,兩種語言在理解其語言含義以及對部分客觀事物的認識都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存在。例如,在禁忌語上的不同的表達等。正確認識和理解中英語言間的差異,在跨國語言學習和交際活動的運用中是十分必要的。再次,語言與文化是相互緊密聯繫,彼此交融的關係,其文化及觀念的差異性導致中英文化產生鮮明的“特異性”或個性。文化體現在具體的言語行爲中,因此不同文化中鮮明的“特異性”和“個性”,導致呈現出文化形態上的差異,具體反映到語言層面上,則爲語言差異。本文將從英漢語言文字本身以及精神物質文化等多層面分析中英語言文化的差異。

一、中英語言文化差異分析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既是傳遞人類文明的重要手段,又是人類文化的載體。②異域民族因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意識反映,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因此中英兩國人在對同一事物的思維方法和理解方式上不盡相同。本文從多方面分析中英語言交際活動在受不同的歷史文化及社會背景影響下所導致的在語言使用和理解方面上的差異。

(一)歷史文化差異

由於不同民族和國家在其各自人文及社會發展進程上的差異,積累形成的歷史文化也大不相同。在跨國語言交際活動中,常常會出現因歷史文化差異而出現的交際難題。例如,由於中英生活習慣的不同,英國人有喝下午茶(afternoon tea)的傳統習慣,而中國有吃/夜宵(night snack)和廣東的“飲早茶”(yum cha)的風俗習慣。再次,如中國的十二生肖,當用英語談及人出生的屬相時,英文表達爲“What animal sign were you born under? (你屬什麼?) I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at. / Mine is the Rat.(我屬鼠)。”如果不瞭解這個歷史文化背景而望文生義則會產生誤解,就可能會把回答誤解“我是老鼠”而不是“我屬鼠”。又如中國人的/掃墓/風水/算命/拍馬屁/吃醋等;英國人get on the high horse/ lead a cat and dog life/ It rains cats and dogs.等,這些都基於英漢語言文化中獨特的文化背景。再次,瞭解不同國家民族的歷史文化內涵,恰當分析和理解異國的歷史典故,也是正確進行跨國語言交際活動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很多英語成語典故都出自於希臘古羅馬神話或者《聖經》,例如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出自希臘古羅馬神話,在英語裏解釋爲沒有預期到的災難或禍害的源頭。又如中國的“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如果外國人不知道“諸葛亮”爲何人,其成語相關的典故是什麼,他們也就很難理解這句成語的深層內涵。由此可見,如果缺乏對一民族其獨特的歷史文化的瞭解,單從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很容易會產生歧義或者誤解,從而影響跨國語言交際活動的進行。

(二)地域文化差異

地域文化指的是各民族由於所處地域、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影響所形成的文化,表現在不同民族對同一事物或者現象各自採用的不同的語言表達方法。③衆所周知,中國是一個以黃土文明爲主的東方大國,而英國則是個以海洋文明爲主島國。在英語中有許多與海洋和漁業有關的詞彙,例如:mi-ss the boat(誤船,現這一成語理解爲“失去機會”),all at sea(船在海上失去控制,隨風漂流,其實際含義爲“茫然不知所措”)、get into deep water(陷入深水裏,現解釋爲“陷入困境”)、hook one’s fish(其含義是如願以償)、spend money like water(理解爲“揮金如土”)等,而中國,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因爲常與土地接觸、用牛耕作,漢語裏有許多與土和牛相關的成語詞彙,比如:土生土長、土裏土氣、捲土重來、吹牛、牛氣沖天、牛脾氣等。

此外,由於受歷史、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習俗等文化因素的影響,中英兩種語言賦予動物詞彙各自不同的特定的文化內涵。其中在對狗這種動物的態度上東西方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態度,因此所產生的成語詞彙的意思也大不相同。受歷史印象的影響,狗在漢語言文化中裏代表着一種貶義的形象。因此,漢語中與狗有關的成語和詞彙大部分都帶有貶意,如“狗嘴吐不出象牙”’、“豬狗不如”、“狗腿子”等。而在西方國家,狗被認爲是人類的好朋友。英語的成語和詞彙有關狗大部分都是沒有貶義的並且常用狗來比喻人的行爲。例如as a god with two tails (非常開心),he is a lucky dog(他是一個幸運兒), 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d-og does not eat dog(同類不相殘/同室不操戈)等。

(三)風俗文化差異

習俗文化指的是貫穿於日常社會生活和交際活動中由民族的風俗習慣形成的文化。④不同的民族在稱謂、打招呼、告別、稱讚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文化習俗。

1.英漢稱呼語的差異

英漢在稱呼語上有着極大的差異。即便對同一個概念所指的和使用範圍也不盡相同。在英語裏分別用sister和brother來統稱姐妹,兄弟;而在漢語,輩分大小都分得很清楚,例如姐姐/妹妹,哥哥/弟弟。漢語文化裏表示堂表親屬關係的用語,既要區分性別,又分長幼次序,如“表兄”、“表弟”、“表姐”、“表妹”,或者“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而英語裏卻一律模糊地統稱稱爲cousin。並且在實際生活中,西方人對稱謂語的使用比較隨便。Uncle,aunt等常常會被省略掉來表示親切,甚至可以對父母長輩直呼其名。而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這些事不被允許及贊同的。

再次,社交場合中中英稱呼語也大有差異。在漢語文化中,無論是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場合,都習慣把對方的官職加在姓之前來表示尊敬,例如“王院長”,“周主任”等。而在西方國家,Mr、Mrs、Miss這種尊稱可以代替對方的官職並用於幾乎任何場合,甚至可以直呼對方姓名以示親切。

2.英漢問候語的差異

中英語言文化差異也體現在問候語方面。英國人常用How are you doing? / He-y! / How’s everything going? / Nice to m-eet you!等爲開始攀談的話題;或天氣也常被用做開始攀談的話題,如:What a lov-ely weather! / A fine today, isn’t it? /Toda-y’s weather is nice, isn’t it?而在中國,人們常說:你吃了嗎?/你上哪去?/結婚了沒?/孩子多大了?等。婚姻、年齡、家庭、收入等相關方面也是中國人談話的主要話題。而在西方國家,這些話題是要儘量迴避的。英國人會認爲這些中國式的談話內容是在干涉其私生活,是一種十分不禮貌的行爲。另外,西方人告別時常說Good bye / See you later/ See you等;而中國人則常說:慢走/走好等。因此,問候語的使用也是中英文化差異的一個重要體現。

3.英漢稱讚語的差異

英漢中的稱讚話語行爲有相似之處,稱讚語可用於打招呼、表感謝、提建/請求等。在英語和漢語中,稱讚語在語言表達方面都有明顯的相同的特徵,如英語中常用“good”,“beautiful”,“wonderful”, “well done”等;同樣地;漢語中常用“好”、“漂亮”等詞。然而,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稱讚語在英漢兩種語言也表現出各自的差異特徵。如中國人在打招呼會說:“你好,你氣色很好,圓潤了不少,很有福氣!”其中“你看上去很好”。(You look nice.)與“圓潤了不少,很有福氣!”(You look fat,lucky you)。這兩句對中國人來說實爲禮貌用語;在西方文化中,第一句是招呼語,而後句則不是。中國人有時說“你胖了”,實在稱讚對方生活寬裕,或有福氣。但對英美文化裏尤其是對於評論女性的身材,說她長胖了,便是十分無禮,是忌諱語。

雖然稱讚語都是褒揚被稱讚者,但漢語和英語中具體話題大有不同。如對方的年齡、工資、婚姻、家庭等等常在漢語文化中被用做稱讚話題。反之,如果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each month?”來表示對外國人的關心,是侵犯了別人隱私,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在西方文化中,個人權利和私有財產是隱私,不容侵犯的。

(四)精神物質文化差異

中英文化在精神方面上的差異主要是指民族思想、文學藝術、哲學、歷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⑤中國受儒釋道和佛教思想影響較深刻,而西方現代的觀念則源自於古希臘文化。不同民族存在思維形式的差異,不同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因此,語言的理解與表達必然會受到思維方式的影響。從吳森教授論及中西文化基本差異中可以總結出:中西文化最顯著的差異――中國文化是藝術的,西方文化是科學的。

⑥如,西方國家的語言表達方式注重強調個人奮鬥和競爭意識。西方人認爲對語言表達應以事實爲依據出發講話,敢於直接承認事實,是禮貌的表現。而由於中國千百年來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人的價值取向特點是以“禮”爲核心,“和”爲貴。這種根深蒂固的禮教文化已成爲了中華名族的潛意識。

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交際場合,人們自覺地遵守着謙讓的禮節,通常採取貶己尊人的表達方式來體現個人修養及禮貌。然而,在英美文化中這個觀點並不被認同。例如,當受到讚揚時,西方人會欣然接受,並回答“Thank you. / Thanks.”而中國的回答則是採取“禮貌準則”。通常會用否認或推讓的方式來表示自謙。如有人誇你的項鍊,你會說“一般而已”。

而英語國家的人則會回答“Thanks, I like it too!(謝謝,我自己也很喜歡。)”;又如以下的對話“Your English pronunciati-on is excellent.”西方人會回答“Thank yo-u / Thanks”,來表示對自己英語發音水平的承認並感謝對方;而中國人則會以“過獎了”、“還不行”之類語言作爲一種自謙的體現。用“You are over praising me”(過獎)的回答方式,往往會讓西方的說話者感到你在懷疑他的判斷力。在英美文化中沒有自謙的習慣,許多中國人到外企去面試時,常常會以自謙的方式去回答問題,結果往往錯失良機。

另外,東西方文化對數字的理解也大有不同。由於受《聖經》文化的影響,13在西方文化中被視爲爲不祥的數字。“A bak-er’s dozen”常常會被用來代替13。由於受佛教思想的影響,1、3、6、9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爲吉祥數字。又因8的諧音爲“發”而深受中國人的喜愛。

(五)語言要素的差異

語言和符號是人類交往和文化傳播的必要媒介,知識的承遞也只能通過語言和符號來實現。在中文裏第二人稱的用詞有“你”和“您”,而英文只有“you”來表達“你”或“您”。在不瞭解西方文化的背景下,許多中國人不好意思用“you”來稱呼年長尊貴的外國客人,但事實上,在英美文化中“you”已經涵括了中文“您”這個尊稱。

詞彙的文化內涵與其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關係。在英漢詞彙裏,有部分詞的指代意義和其對應的文化內涵是相同或對應的。如英語的“fox”與漢語的“狐狸”有着對應的文化內涵,都有“狡猾”之意。相反,有些指示意義相同的詞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內涵,例如“dragon”,漢語的意義是“龍”,在中國文化中龍被認定爲吉祥之物代表至高的權力。而在西方文化中,龍是兇惡之物。例如漢語成語的望子成龍,用英文直譯爲“to hope one's son becomes a dragon”如果不清楚英漢文化對龍的象徵意義上的不同,則會把它理解爲相反的意思“望子成兇”。又如,“茶”與“tea”,在英漢文化裏對茶的概念完全不同,英國人會把茶與舒適、放鬆聯繫起來,如”afternoon-tea”;而中國人會把茶和比較正式的風俗、禮儀聯繫起來,如“茶話會“、“座談會”等。另外,有些詞的指代意義在英漢文化內涵中只有部分相同。如“family”在漢語中理解爲“家人”,是一個家族的概念,其包括上一代甚至上下幾代人。但在英語中,“famil-y”專指夫妻及子女的一代人。

因此,我們要善於從文化背景的層面上對英漢詞彙及文學典故進行對比、分析和學習,從中尋求並學習兩者間的異同,從而促進更好的英漢文化交際活動。

二、結論

綜上所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對英漢語言的交際活動起着顯著的影響。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用於記錄文化,表現文化和反映文化。語言文化是反映和表現一個國家民族特徵的窗口。文化差異是一個內容十分豐富而又極其複雜的問題。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往往是由文化差異引起的,要正確使用兩種語言進行交際活動,除了學習兩國的語言文字和正確看待這些差異外,還必須要通過閱讀英文原著書籍、瞭解英語人文背景、風俗習俗等方面去建立深厚的語言文化功底。只有這樣,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得心應手、揮灑自如。

注 釋:

①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語言研究出版社,1989.

②陳珍.東西方異域文化及語言表現[J].青海西寧: 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7.

③關世傑.跨文化交流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④王春暉.英語課堂教學中東西方文化差異與跨文化非語言交際[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

⑤黃昕.淺談中英語言的文化差異.中華,2009.

⑥範金玲,餘洪源,莫竹竹,鄒蕾,羅涵.重慶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2010.

參考文獻:

〔1〕劉翔.漢英禮貌用語的比較[J].東北財經大學商務外語學院,2005.

〔2〕韓琴.文化差異與英語教學[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9.

〔3〕劉曉英.英漢禮貌用語之跨文化比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

〔4〕王秉欽.論東西方思維方法差異及其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中化差異論文”  中英文化差異論文篇3

試談中英文化差異翻譯策略

摘 要:翻譯是用一種譯語語言的文本材料去替換另一種源語語言的文本材料的跨文化的交際過程。翻譯既有跨文化性,又有交際性,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而英漢兩種語言在文化方面差異較大,爲了忠實地傳達原作的信息,教師必須在翻譯時關注中英文化差異,使用適當方法。針對中英文化的主要差異,列舉了一些翻譯方法。

關鍵詞:文化差異;套譯法;意譯法;釋義法;增譯法;省譯法

文化是一個綜合體,它涉及面廣又具獨特性。語言表達文化,文化影響語言,翻譯轉換語言,同時移植文化。所以,翻譯必須關注文化差異。筆者嘗試使用不同的翻譯方法來處理地理環境、歷史背景、宗教信仰、價值觀念、風俗習慣、日常談話等中西文化差異。

一、用意譯法處理風俗習慣差異

中英文化中顏色詞也存在不少差異,翻譯時宜用意譯。例如,“She is a yellow dog.”意譯爲“她是一個卑鄙的人。”這裏的yellow不能直譯爲黃色,而因爲英語中yellow可以表示“膽小、卑怯”的意思。而漢語中表示低俗的黃色一詞應用英語中另一個顏色詞blue來表示,所以,“blue jokes”意譯爲“低俗笑話”。

中英文化中都有着大量與動植物有關的詞彙,但差異很大,翻譯時宜用意譯。例如,“Don’t go outside. Can’t you know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 ”意譯爲“不要出去,難道你不知道正下着傾盆大雨嗎?”例如,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但西方人認爲它是邪惡的東西。因此,“父母望子成龍”應意譯爲“Parents expect their sons to be outstanding persons.”

中英文化中數字的用法也不盡相同,翻譯時宜用意譯。 例如,“think twice”意譯爲“三思”。例如,“at sixes and sevens”意譯爲“亂七八糟”。例如,“in two minds, half-hearted”意譯爲“三心二意”。再如,“again and again”意譯爲“三番五次”。

二、用套譯法和意譯法處理地理環境差異

地理環境影響語言特色。英國四面環海,生活環境以海洋爲主,英語中有大量與水有關的詞語;漢民族生活環境以陸地爲主,中文中有大量與陸地有關的詞彙,因而這些詞語在翻譯時不宜直譯。例如, “The girl spends money like water.”套譯爲“這個女孩花錢跟流水似的。”例如,“He goes through fire and water for his friends.” 套譯爲“他爲朋友赴湯蹈火。”例如,“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套譯爲“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例如,“我們陷入困境。”意譯爲“We are left high and dry.”例如,“這個小女孩感覺渾身不自在。”意譯爲“The little girl is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再如,“carry coals to New Castle.”意譯爲“多此一舉。”

三、用意譯法處理宗教信仰差異

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中國人主要信奉儒教、道教、佛教,而西方人主要信奉基督教。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在影響着語言的表達。例如, “你應該提前做準備,不要臨時抱佛腳。”意譯爲“You should take actions ahead of schedule and do not take measures only when in urgency.” 例如,“Your coat is as old as Adam. Let me buy some new ones for you.”意譯爲“你的上衣太舊了,我給你買些新的吧。”再如,“一個和尚挑水吃, 兩個和尚擡水吃, 三個和尚沒水吃。”意譯爲“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boy, three boys no boy.”

四、用釋義法和增譯法處理歷史文化差異

不同的歷史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別是涉及歷史典故時,宜採用釋義法進行翻譯。例如,“He met his Waterloo in the war.”用釋義法翻譯爲“他在這場戰爭中一敗塗地。” 例如,“He opened the Pandora’s box.”用釋義法翻譯爲“他給自己帶來了無窮的災難。”例如,“Why do you take Frence leave?”用釋義法翻譯爲“你爲何不辭而別?”例如,“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用增譯法翻譯爲“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再如,“鴻門宴”用增譯法翻譯爲 “Hong men feast with a trap for the invited. ”

五、用代換法處理價值觀念差異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同一個事物的認識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宜用代換法翻譯。例如,用虎代獅:“In order to succeed, you have to face a lion in the way bravely.”用代換法翻譯爲“爲了成功,你必須勇敢面對途中的攔路虎。”例如,用雞代鵝:“Think twice, you are killing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用代換法翻譯爲“請三思,你這是在殺雞取卵。”例如,用鼠代兔:“She is as scared as a rabbit.” 用代換法翻譯爲“她膽小如鼠。”例如,用魚代鴨:“He is like a duck to water now.” 用代換法翻譯爲“他現在如魚得水。”例如,用蟻代貓:“The man is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用代換法翻譯爲“這個男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再如,用馬代羊:“Your are a black sheep.” 用代換法翻譯爲“你就是害羣之馬。”   六、 用增譯法和省譯法處理語言表達習慣的差異

翻譯時對原文內容不應該做任何刪減或增補,但由於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同,在翻譯過程中常常需要刪減或增添一些詞。這樣做可以使譯文更爲通順,意思更爲清楚。例如,“Good news, my children!”增譯爲“孩子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這裏增譯了“告訴你們一個”,語氣更自然。例如,“This medicine will make you feel better.”增譯爲“你吃了這些藥就會好些。” 譯文增譯了“你”和“就會”,顯得更通順。例如,“The girl is beautiful. ”增譯爲“這個女孩非常美。”譯文增譯了“非常”,表意更合理。例如,“You can not build a bridge or a house if you do not know how to make a design or how to read it.”省譯爲“不會製圖或看不懂圖紙,就不可能架橋或蓋房子。”譯文省譯了代詞you和it、冠詞a、連接詞if 和副詞how, 表意簡練明白。例如,“It took him a long time to finish the task.”省譯爲“他費了很長時間才完成了工作。”譯文省略了代詞it和冠詞a,表意更清楚。

七、用意譯法處理日常談話差異

中英禮貌用語不盡相同,翻譯時宜用意譯。例如,“I am happy to meet you.” 應意譯爲“久仰大名”。例如,“I am glad to be helpful.”應意譯爲“這是我應該做的。”例如,“你吃了沒有?”應意譯爲“Hello!”例如,“請慢走”,應意譯爲 “See you later.”

八、用音譯法處理外來語

使用外來語是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外來語更好地豐富和發展了我們的語言,而它們的翻譯,宜用音譯法。例如,“analgin”音譯爲“安乃近”,“Clean &Clear”音譯爲“可伶可俐洗面奶”,“Fieyta” 音譯爲“飛亞達”,“talk show” 音譯爲“脫口秀”。例如,“荔枝” 音譯爲“litchi”,“功夫” 音譯爲“kong fu”,“磕頭” 音譯爲“kowtow”,“餛飩” 音譯爲“wonton”,“豆腐” 音譯爲“toufu”。

九、用分譯法處理英漢句子的差異

英語句子長句較多,漢語句子一般較短。爲了符合漢語表達習慣,我們常可將英語長句拆開來分譯,成爲短句。例如,“It was a real challenge that those who had learned from us now excelled us.”分譯爲“過去向我們學習的人,現在反而超過了我們,這對我們的確是一個鞭策。”例如,“It is known that laughter has a tonic effect on the mind and body.”分譯爲“人們知道,笑具有保健作用,身心皆宜。”

以上筆者探討了英漢翻譯時處理中英文化差異的幾種常用方法,爲了更準確地翻譯原文,我們應該深入瞭解中英文化差異,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合適的方法,或套譯,或意譯,或釋義,或增譯,或省譯,或音譯,或分譯,讓譯文能夠忠實、正確、通順地表達原文,把語言文化、人類文明推向一個更高層次和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王振國,李豔琳.新英漢翻譯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3]劉宓慶.新編當代翻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4]呂俊,候向羣.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5]周方珠.翻譯多元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05.

[6]葉子南.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1.如何對待中外文化差異英語作文

2.十大中英文化差異

3.中英文化比較論文

4.中西方文化差異分析畢業論文範文

5.關於文化差異的英語文章

6.淺談中英教育差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