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文經典名句 > 對話教學中的英語教師課堂言語策略

對話教學中的英語教師課堂言語策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對話教學中的英語教師課堂言語策略
【論文關鍵詞】對話教學 課堂言語策略 指導原則 授課效果

  【論文摘要】。對話教學的核心是對話”,這裏的對話是指師生基於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場,通過言談和傾聽進行雙向溝通、共同學習的方式;對話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顯著區別之一就在於,對話教學凸顯了教學過程的溝通與合作的本質.同時把教學建立在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基礎之上,使教學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對話教學爲背景。提出教師課堂言語策略的指導原則和實際操作建議。從而實現更爲有效的授課效果。
傳統的英語教學以教師講授、學生聆聽的“填鴨式”的方式爲主。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教師的話語一般佔90%以上,教師的話語是主流,而學生的言語參與量則微乎其微。研究表明,只有10%或20%的聰穎學生可以通過“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吸收和理解所傳授的知識,導致英語課堂教學出現危機。以對話爲教學手段的課堂改革模式順應了教學的潮流與需要,是一種非常適合英語教學的模式。
對話教學是相對於傳統“獨白式”的教學而言的,是以“溝通性”的“對話”爲其本質的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顯著區別之一就在於,對話教學凸顯了教學過程的溝通與合作的本質,體現了師生之間的社會交往,把教學建立在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基礎之上,使教學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師生通過朋友式的合作,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這種教學方式非常適合語言教學。
在對話教學模式下,教師需重新審視教學目的、教學倫理、教學方式與教學思維。而這些需要審視的教學因素的實現都是以教師的課堂語言爲載體的,因此,在對話教學的背景下,教師需要解構傳統的課堂話語策略,對其進行重新調整與組合。雖然對話教學成爲普遍的教育現實爲時尚早,但由於它非常適合英語教學,因此我們提倡在實際教學中對它進行嘗試性的使用,教師應以對話教學理念爲指導,實現與學生的合作溝通以及互動交往,把學生培育成能動的、創造的、富有對話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現代人,實現創造、生成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平等策略,尊盆學生主體

對話教學中師生之間是民主的、平等的關係。實現師生之間真正的民主、平等關係是對話教學的前提。對話的現代意義不僅僅是師生間的語言交談,而且是師生雙方彼此敞開心扉和彼此接納。從人格上說,學生與教師一樣平等獨立,每一個學生都有着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都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沒有民主與平等,師生之間是無法對話的。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言語策略上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樂於開口,樂於實踐。教師課堂言語的選擇與使用最能體現這種師生心理世界的開放特徵和民主與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應選擇使用能體現這種民主平等關係的言語策略,以互動爲方式,以恰當的言語爲手段,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在對話教學中,學生是建構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一切活動是爲學生建構知識服務的。傳統上對於課堂話語權理解的錯位,常常導致課堂上教師言語行爲的偏差。教師的傳統角色被定位爲“傳道、授業、解惑”,因此導致了長期以來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話語關係,教師是主體,言語中居高臨下,學生則只是被動的接受教育的對象,沒有話語權。
在這種以傳統講授式爲主的課堂中,教師追求的是把知識點講明、講透,但教學效果卻不很理想。關鍵的原因在於課堂主體的錯位。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把持課堂,那麼即使教師把知識講得再明再透,也不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改變舊經驗,建構新知識。

美國心理學博士卡羅琳·奧林奇在《塑造教師》一書中,曾針對美國教育中出現的間題說“有些言語和行爲能給人脆弱的心靈帶來創傷,且這種傷痕會伴隨人的一生”。對於教師課堂上不恰當的言語行爲,她的評價是“當你伸出一個手指,指着別人進行責備白叫司時,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是在指向自己”。縱觀中國教育現狀,師生關係問題雖因立法而有所改進,但“師道尊嚴”加給教師們錯誤的言行習慣仍厚重如山。教師以知識的權威自居,言語使用上居高臨下,對學生存有偏見和歧視,這樣會給學生心靈帶來創傷,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只有師生地位平等,纔有可能發生對話,也只有在平等的主體間發生的對話,纔有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對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的工程應是最艱鉅、最複雜的工程。在這項工程中,教師的言語使用起着導向作用。但教師在課堂中的權威性、教師話語不容置疑性和知識的化身這一形象,導致師生間真正平等對話的困難及師生對話的簡化,即使是在有限的學生髮言中,也會因爲學生存在的間題(如聲音低弱、口齒不清、詞不達意、不着重點等),導致不少教師不等學生回答完畢,便搶過話頭,到最後乾脆自問自答。這一方面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剝奪了學生建構新知的時間與空間。其實學生在組織語言時就是在鍛鍊思維、建構新知。爲克服學生髮言的這些毛病,教師可等學生說完後,歸納並重組學生要表達的意思。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質疑教師,有疑問時可隨時提間,甚至可以不站起來發問,努力營造一種寬鬆、平等的課堂氛圍。變傳統的“一盲堂”爲羣言堂,變“我說你聽”的話語霸權爲平等交流,變過去的“被動接受”爲學生的積極參與。

  二運用有情語,實現和諧師生關係

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學校教學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它的性質自然也制約着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和行爲方式。傳統的師生關係,由於受傳統社會政治和社會生活的規定,是一種不平等的權威依從關係。作爲教師,只有運用學生可接受的言語策略授課才能使學生更好地融人課堂氛圍,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當今的學校環境中,討人喜歡和受人重視是學生的首要需求。促進學生的自尊心,尤其是促進困難學生的自尊心,會產生良好的課堂效果。許多學校的課堂經驗表明,如果教師重視學生的成就,面帶微笑,鼓勵學生髮表想法,在管理學生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就不會產生太多的間題。從互動理論的觀點看,語言是維繫社會關係的紐帶和工具,語言交流不僅是信息的交流,也是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提高外語學習的成效不光是簡單的語言知識的灌輸和學習,還是情感、態度和動機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積極良好的情感因素是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成績的心理保障。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話語比單純的理論性話語,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語言的學習更是如此。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這裏的“好”與“樂”就是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學生自身就具有一種情感潛勢,這種潛勢在外界刺激下就會引發出來。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適當的語言策略,挖掘和激發這種情感潛勢。優秀教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用滿面春風的語態,帶有濃郁情味的話語,飽含激情的語氣來引發學生的情感潛勢,產生一種情感共鳴的語境,使學生爲之所感,爲之所動,從而轉化爲良好的學習動機,使得教學內容被學生接受,使得學生真正學到知識,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一次綜合英語課上,教師正在講授E一mails一課。本課講的是網絡聊天室的利弊。在導人課文時,教師問了同學這樣兩個問題:Ch$tting online looks like fun, Have youever tried it? How do you feel about it?這兩個問題一下子激起了同學們的興趣,拉近了學生與學習內容的距離,使學生對於所學內容有了親切感與可觸感,從而水到渠成的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另外在評價語的使用上,教師也需要運用“有情語”的藝術。當讚賞學生時,教師的話語不應只針對學生學習中小小的進步和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和專長,讚賞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Light-town和Spada曾說過,“過度指出學生的錯誤對學生的學習動力會造成負面影響。教師必須對學生對糾錯的反應多加註意。”當爲學生糾錯時,教師應選擇恰當的語言策略,選擇間接、委婉的言語手段提示學生的錯誤,幫助學生提高自我糾錯的意識。例如“Right but not complete.”“Think it over, then youcan give more.”"Try to put it another way.”“rams-fraid there is another way to二Do you know it?”英語中有很多富有鼓勵性的話語,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話語的力t,多給學生一些安慰與鼓勵,傳達教師對學生的親和力。教師課堂上啓發性的與鼓勵性的話語能使學生充分放鬆,最大限度地開動腦筋,參與課堂學}3。例如“Never mind ! " " It down t matter. " " I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

三運用體態語,實現最大效率溝通

語言學家研究的結果表明:在交際過程中,言語信息只佔交際信息總盤的35 }o,其它非言語信息則佔65%。不僅如此,體態語言的運用也自然豐富了交際手段,使得言語的重複和強調相對減少,言語活動的負擔也大大減輕;而信息的增加,也有益於人們突破通過單一渠道理解話語意義的侷限,從而能夠提高信息傳輸的質盆。因此,不少國家都非常重視“體態語言”的教學。從某種意義來說,師生交往中的非語言交流比言語交流更爲重要。人們能夠一時停止有聲的說話,但卻不能停止通過各種身體的姿勢有意無意地不斷髮出信息。可以這麼說,沒有豐富協調的肢體語言,就不可能有融洽親密的師生關係,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師生交往。而沒有表情的呆板說教只能使學生永遠對教師敬而遠之,永遠不會對教師敞開心扉。教師必須儘可能解讀學生的肢體語言,在教學中儘量策略性地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採用目光、手勢等非言語手段來傳遞信息,以此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最大教學效果。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同學們在安靜地做練習,一位學生悄悄站起來用手勢表示他要出去一下,教師如果允許,只點點頭就可以了,而不宜使用有聲語育,以免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再如,一個學生做小動作,這時,教師若使用有聲語言來批評他,就會干擾整個教學過程;如果用一個恰當的暗示動作,不僅不影響其它學生聽課,而且會比嚴厲的批評效果要好。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對於朗讀幾遍,學生的聲音大小等,教師同樣不必通過有聲語言的指令,而可以通過體態語與學生達成無聲的默契。
由此可見,體態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佔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應引起每位教師的高度重視。教師除了要在有聲語言的傳遞上下工夫,還必須加強課堂上自身行爲動作的修養,努力掌握體態語的表達藝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科學、合理、藝術地使用體態語,並與有聲語言有機結合,這不僅會使我們的教學藝術錦上添花,而且能高效率地完成英語教學任務,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自我表達,理解他人以及在英語交際中的靈活應變能力。
綜上所述,對話教學符合對話時代的精神,正成爲一種新的教學形態。對話教學的出現,決不僅僅是某一種教學藝術的復興與新興,而是教學活動歷史性的、革命性的變化。它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目的、教學方式,更使教學倫理和教學思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從思維和思想的深層,我們可以發現,對話教學不是對傳統教學的簡單改良,而是對其進行批判。從對話教學中,我們又一次看到教學要素的重構,但是這一次重構不同於以往,甚至不同於20世紀初杜威對傳統教育的批判。對話教學是對話時代的產物。民主、平等,溝通、合作,互動、交往,創造、生成,以人爲目的,無疑是對傳統教學全方位的改造,應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話教學成爲普遍的教育現實爲時尚早,但作爲新的教育精神和現代教學改革的方向則是無可爭議的。對話教學背景下的教師課堂言語策略應體現對話教學的特徵與需求,教師應以對話教學理念爲指導,實現與學生的合作溝通以及互動交往,把學生培育成能動的、創造的、富有對話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現代人,實現創造、生成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