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淺談大學英語口語交際策略教學研究

淺談大學英語口語交際策略教學研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淺談大學英語口語交際策略教學研究
論文關鍵詞:交際策略 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測試
  論文摘要:在回顧交際和交際策略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對口語課上三種主要交際策略(迂迴表達策略、澄清策略、確認檢查策略)教學的效果進行實證分析。在其他教學因素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對控制班和實驗班分別進行普通口語教學和導入策略口語教學。研究發現在口語教學中引入交際策略,能加強學生對交際策略的理解,增加學生使用交際策略的頻率,並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口語交際能力。
一、交際能力和交際策略理論綜述
自1972年語言學家Selinker提出“交際策略”的概念,衆多學者開始研究和發展交際策略理論,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交際策略的概念、分類以及它和語言的其他方面的關係。
Ellis把交際策略定義爲“心理上的計劃行動,是語言使用者的交際能力的一部分。這種能力潛意識存在於語言使用者的心理,在語言活動遇到障礙時,起到替代和補充的作用’側。認知語言學者Chesterfield在研究)L童語言習得中,總結出了二語習得中使用的主要交際策略:規避、放棄信息、求助母語、延時策略、迂迴表達、副語言策略、求助策略、要求澄清、檢查理解。
諸多語言學者總結的交際策略分類方式各有不同,Chesterfield的分類包括了交際雙方在交際中的努力過程,而且這種分類下的各策略界限相對明確,利於學術研究,也利於語言學習者理解掌握,因此被廣泛採用。
在交際策略和與其相關的外語教學研究中,“是否可以通過教學培訓來增加交際策略意識”這一問題在二語習得研究者中存在不同觀點。一些學者曾認爲,交際策略存在於人的潛意識,是一種自發性的活動,因此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進行交際策略的教學培訓。但是也有學者持有相反的觀點,並通過論證和部分實證研究提出證據,。此外,還有學者認爲,通過交際策略教學,可以改變外語學習者對某些交際策略的意識,而對於另外一些交際策略,則沒有明顯改變.
二、對交際策略可培訓性的研究
針對“是否可以通過教學培訓來增加交際策略意識”的爭議,本次研究主要證明下面的問題:在英語口語課堂引人和加強交際策略的培訓,學生使用交際策略的頻率和意識是否會增加?
1.研究對象和變量
研究對象爲徐州市某全日制本科院校大學三年級的59名學生。平均年齡22歲,已全部通過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在60-77分之間。
研究主要的自變量是學生對於Long(1983)在交互預設中列出的三種主要的交際策略(遷回表達、要求澄清和檢查理解)的受訓頻度.
主要因變量是學生在口語交際中使用這三種交際策略的頻率和效果。
千擾變量主要包括(1)在處理記錄時對於每個策略的界定;(2)課堂口語評估和期末口語是否可信?針對這些干擾因素,研究採用Long的交際策略觀點,所要研究的三種策略在定義上比較明確;爲保證課堂評估和口試的可信度,除採用標準口語教材外,在練習和評測活動中,還使用了國際上公認權威的雅思口語測試的話題。口試中,按照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口語測試標準獨立打分,儘量保證較高的信度;另外還採用了定性分析,以彌補定量研究的不足。諸多幹擾因素會對研究結果產生一定影響,但完全可以採用針對措施確保誤差不會對結果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2.研究方法
學生分爲普通班和實驗班,在其他教學因素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分別進行普通口語教學和導人策略口語教學。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問卷調查、課堂評估和期末口語測試,記錄並分析學生課堂口語活動和測試中的使用交際策略的情況和口語活動的表現。最後,對比同一班級內受訓前後使用交際策略的情況、不同班級受訓後使用交際策略的情況,和兩個班級學生口語評價中的表現。還通過和學生座談,收集學生對於交際策略培訓的態度和接受程度。
分析方法包括:統計對比(百分比變化和問卷統計),統計分析(SPSS分析)和定性分析。

3.研究步驟
(1)受訓前,對59名學生進行口語測評,根據記錄的結果,參照學生平時英語水平和四級考試成績,進行分班,一個班28人(控制組,標記爲A班),另一個班31人(實驗組,標記爲B班)。兩個班的英語水平和口語能力比較均勻。然後在每個班級選取12個在口語能力上趨近中間水平的學生,作爲SPSS分析的對象。並對B班發放調查問卷。
(2)然後對兩個班進行口語教學。A班接受傳統口語教學;B班在口語教學中導入交際策略,在教學、操練的基礎上,講解、例示並引導學生使用三個目標策略。兩班級教學進度和話題均相同。爲期17周,每週兩個課時(100分鐘)。並進行課堂觀察評估。
(3)期末考試。所有學生再次進行口語測評,對考試內容錄音。處理數據,統計受訓前後不同班級使用交際策略的變化,並採用SPSS軟件對結果進行T檢驗,檢查因變結果的顯著性。
(4)分析調查問卷和通過學生座談,瞭解學生對口語交際策略的反應。
4.結果分析和討論
在研究以下數據的基礎上,對結果進行統計對比和統計分析:
(1)交互總量。亦即統計口語談話當中的話語總數量(C-unit) , C-unit是Brock(1986)爲定量研究交際活動定義的,意爲意義完整的話語單位。
(2)策略使用次數頻率。受訓前的調查問卷顯示,94. 9%的學生經常遇到口語交際表達障礙,但對交際策略瞭解甚少,只有25. 4%的學生聽說過三個目標交際策略,71. 1%的學生認爲交際策略可以幫助提高英語表達水平,86. 4%的學生願意在口語課上接受交際策略培訓。
受訓前兩個班級在使用三個交際策略上沒有明顯差異,話語總量中只有5. 8%使用了交際策略,而受訓後,A班的話語總量中8. 2%使用了交際策略,改變不大,而B班爲20%,明顯增加。爲驗證這種改變是否有顯著性,對所選的24名同學的受訓前後使用交際策略的數據進行T檢驗:B班受訓後對於三個目標策略使用頻率的均值,相對A班有較明顯增加。T檢驗結果證明了教學和交際策略頻率變化的因果關係:檢查理解策略頻率的改變在兩個均值之間有顯著性(<p=0. 000<0. 05);迂迴表達策略頻率的改變在其兩個均值之間也有顯著性(p=0. 002<0. 05);要求澄清策略頻率的改變也具有顯著性(p=0. 005<0. 05),這一點上和其他研究者的結果存在一定差異。
上述結果表明,在平時口語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遷回表達、要求澄清和檢查理解三個交際策略的引導和培訓,能增強學生使用這三種交際策略的意識。
對受訓後實驗組的調查問卷則顯示,27位學生(87. 1 %)認可在口語課堂上導人交際策略,2位同學表示“無所謂”,只有2位同學認爲“沒有必要”。其中30位同學認爲“遷回表達”對自己的口語交際有幫助,23位同學認爲“要求澄清”有幫助,認爲“檢查理解”有幫助的有18位,略低於前兩者。和實驗組座談也得到了積極反饋:在口語課堂引人交際策略教學,學生易於接受相關概念及其作用,不僅能夠有意識地使用交際策略,而且能夠學會正確使用,幫助學生克服口語交際中的部分困難,使口語表達更流利。
三、結論和建議
實驗分析表明:在大學英語口語課堂上導人遷回表達、要求澄清和檢查理解三種交際策略教學,可以增強學生使用這些交際策略的意識。根據交際能力理論,交際策略能力是口語交際能力的一部分,有意識地使用交際策略,能在學生語言能力尚不完善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增強其口語交際能力。本次研究還顯示,非英語專業學生對交際策略的概念和使用普遍不瞭解。經過相應的解釋和例示後,大多認同這些策略的作用,可以初步認爲開展交際策略教學容易爲學生接受。
在對記錄的口語交際樣本進行定性分析時還發現,受試者使用這三種交際策略的頻率增加後,口語表達更加流利,談話中的話輪(talk turn)增加,內容更加充實。而分析受訓前後的口語測試成績,也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的成績明顯優於控制組。因此,建議大學英語教學在設計、實施口語評估和考試時加強交際策略的使用和考查,引導學生在口語課程的學習中加強交際策略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