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翻譯 > 英語翻譯中那些不好的習慣

英語翻譯中那些不好的習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翻譯工作中,好的習慣會直接影響到翻譯作品的質量和層次。新手翻譯在實際翻譯中會多多少少有一些壞習慣。這些看起來可能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在實際中有時候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因此,最好從一開始就改掉這些壞習慣。英語翻譯當中也要注意這些不好的習慣哦!

英語翻譯中那些不好的習慣

1. 拿到文件就開始翻譯

我們在考試的時候,老師常常說,不要拿到試卷就開始做,要先把整個試卷瀏覽一遍。做翻譯也一樣,拿到文件後,先看看客戶有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很多客戶,尤其是經常有文件需要翻譯的客戶,通常會提供Style Guide(風格指南),Translation Instruction(翻譯說明),References(參考)、Glossary(詞條)以及Translation Memory(翻譯記憶庫)等等。

風格指南和翻譯說明是對譯文風格和文件格式上的一些要求。比如有的要求“transcreation”,翻譯的時候就要大膽一點,該省的省,該添的添。再比如,有的客戶要求在中文與數字之間空一格,總之,不論這些要求多奇葩,都得遵守。

有的說明非常詳細,長達幾十頁,很多譯員一看這麼長,翻譯時間又緊迫,就選擇不看,最後出來的譯文不符合要求,輕則反覆修改,重則拿不到報酬白乾。所以,一定要認真閱讀客戶的說明,長篇幅的說明通常會分條分段,前幾句說明要求,後面都是闡述和舉例,如果時間緊急,那就讀一讀每一條的標題,把重要的要求高亮出來。

詞條是爲了保證譯文一致性。比如詞條裏規定CEO翻譯成“執行總監”,你就得通篇用“執行總監”,不能一會兒用“執行總監”,一會兒用“首席執行官”。記憶庫是在使用翻譯軟件翻譯時將譯文入庫,下次翻譯的時候導入這個庫,如果有相同的句子出現,譯文會自動跳出來。

就算你覺得這個譯文翻譯的不夠好,也不能擅自亂改。當然,如果有明顯的錯誤,可以提出。自己平時也要整理詞條,積累記憶庫,方便日後翻譯。

參考有的是源文件,有的是以前譯好的文件。源文件對於幫助理解很重要。因爲在用翻譯軟件翻譯時,軟件會把整個文件分成一個一個的句子,有時順序會亂,或者會因爲一些格式而把一個句子拆成兩半,機器總歸是機器,比如ABC Inc. recognizes and respects the privacy rights ofindividuals. 軟件會把 Inc 後面的點識別爲句號,把句子拆成兩半,這個時候就要去參考源文件。

之前的譯文也要瀏覽一遍,瞭解翻譯風格、用詞,有時候也能找到相同的句子,翻譯時直接照搬過來,事半功倍。

如果沒有提供說明和參考,翻譯之前也要瀏覽一遍文件。看看它大概在講什麼,是法律類還是科技類,是網站本地化還是產品宣傳資料,翻譯的時候是該儘量直譯還是意譯?這些在翻譯之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話在翻譯工作中同樣適用。

2. 翻譯過程中三心二意

翻譯需要十分專注,不能三心二意。現在都是用電腦翻譯,有的人在翻譯的時候,一會兒看看新聞,一會兒刷刷微博,這樣既浪費時間,又會影響對文章的理解。

在翻譯過程中頻繁查單詞也會影響翻譯質量。翻譯時難免到生詞,遇到生詞當然要查,但是如果每翻譯一句,都有三四個單詞要查,那真該好好提升一下詞彙量了。

頻繁查詞會影響對整個句子的理解,而且詞典(尤其是英漢詞典)上給的詞義會禁錮你的思維,比如subject to這個短語,在文章中非常常見,詞典中的意思是“使服從於”、“使隸屬於”、“使經受”、“使經歷”等等,但是放到句子中,比如“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accurate at the time of posting and may be subject to change from time to time.”,這幾種意思似乎都不適用,這裏是指網站上的信息會被修改。因此,切忌看見不認識的詞就查,要先理解整個句子,有時候甚至可以推斷出詞的意思。

這是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更應該避免,那就是對自己的記憶不放心,怕記錯了,總要去確定一下才安心。這時就要對自己有信心一點,如果整個句子的意思在邏輯上是合理的,那基本上不會有問題。

其實做翻譯能快速提升詞彙量,每查一個詞要稍微用心記一下,遇到一個生詞,第一次查要在腦海中留下一個印象,第二次查要能徹底理解它的含義,第三次查是爲了保險,第四次遇到就不要再查了。

3. 翻譯完不讀一遍譯文

把源語全部轉化爲目標語並不算完成翻譯,還要潤色校對。在把文件交給客戶前,至少要從頭到尾讀一遍。通讀一遍能發現語句不通順的地方和錯別字。

現在大多數人都使用拼音輸入法,很容易打錯字,加上我們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很多字都不會寫了,所以可能出錯了都沒意識到。審校在審稿的時候,看到錯別字立刻會覺得這個譯員是個菜鳥。

有的文章本身翻譯的很不錯,按1-10分評分(10分最高),本來能拿到7分,如果客戶不算苛刻,7分基本不會有問題,但是如果中間有幾個錯別字,那最多隻能拿到5分,5分是不合格的。

另外,如果還不會盲打,先學學吧,不要讓手速跟不上思維,每天堅持練習,一個星期左右就能練成。很多人在求職的時候簡歷裏都會寫能熟練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如果有時間,學一學基本操作吧。經常會要求譯文的格式與原文保持一樣,而且有的時候格式還挺複雜的,不要讓格式辜負了你的翻譯。

翻譯不僅僅涉及翻譯,還關係到很多細節問題和技術問題,很有些繁瑣,遇到爲格式焦頭爛額的時候甚至讓人懷疑這還是在做筆譯嗎?用好工具能事半功倍,用不好就事倍功半了。

找出"譯文不好"的原因

譯文好,總是有好的道理,特別是正規出版物的參考譯文,作者一般都有一定水平,又精雕細琢反覆修訂,比還在打基礎階段的多數翻譯初學者來說,質量必然要高。

所以沒有必要面對好譯文埋怨自己不行,飯要一口一口吃。相比網上的材料,還是建議買書看,價格也並不多麼貴。

譯文不好,也是有不好的道理。有的是翻譯理念問題,比如有的材料,宣傳用的,不會糾結一些英美人不能理解的地方,或者因爲中英語言差異,結構調整比較大,給人沒有字對字翻譯的印象。

有的確實也是質量問題,比如審校環節缺失,比如他人代筆,各種各樣。感覺有問題,都不妨自己多去研究琢磨,有時候反而對學習有促進作用。

無論參考譯文好與壞,其實都不如形成自己的翻譯習慣重要。說到底,參考譯文是別人的,是別人思維的產物,不會輕易就移植到自己頭腦中去。即便移植,也只是表面。

看到長句,拆分還是直接翻,看到不熟悉的詞,是換種說法表達還是查工具書,時間狀語放前面還是後面,這些都需要自己形成固定的模式,或者在平時形成清晰的概念。

自己內化生長出來的這種習慣,要比參考譯文更重要,它可以一直跟隨,不會輕易遺忘。而且也適合自己的水平,比如如果基礎一般,至少形成多用簡單句的習慣,保證不出錯,基礎好,就可以靈活準確用長句、用分句、用小詞,在不出錯的基礎上出彩。

翻譯之所以難,就在於它不是學了隨時隨處都可以直接搬運。從理解原文、構思結構到選擇詞語,每一個環節往往都需要自己去琢磨,所以要多體會,多“品”,一兩個小時琢磨一句話也不爲過。

這是一個建構的過程,不是搬運的過程。所以看了很多書,背了很多詞還是翻譯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太過於求快,注重知識積累而忽略能力建構,沒有形成自己的翻譯思維、翻譯習慣。當然,在此之前足夠的知識儲備也是必須的,巧婦也要有米才能做飯。在工作中有良好的習慣,往往會讓事情事半功倍,而不好的習慣則會讓英語翻譯工作質量大打折扣。

特別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