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學習方法 > 英語教學方法中的直接法

英語教學方法中的直接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直接發是英語教學法的一種,這種方法目前的使用頻率也較高。哪呢你知道直接發這種英語教學方法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英語教學法中的直接法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英語教學方法中的直接法

英語教學方法中的直接法

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產生於19世紀90年代,是通過運用外語本身進行教學的方法,也叫自然法或口語法,代表人物是德國外語教學法專家貝立茲(itz)和英國語言學家帕默(er)。貝立茲主張力求在外語教學中創造與兒童習得母語的自然環境相仿的環境,並採用與兒童習得母語的自然方法相一致的方法。帕默認爲語言是一種習慣,學習一種語言就是培養一種新的習慣,習慣的養成是靠反覆使用形成的。自然法是對兒童學習母語的自然過程的模仿,主張把外語和它所表達的事物直接聯繫起來,在教學中只用外語,排斥母語,通過各種直觀手段直接學習,直接理解,直接運用。

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間,美國加州大學愛爾伐因分校的特雷爾(el)和美國南加州大學應用語言學家克拉申(hen)共同提出了新的自然法。他們認爲語言習得是無意識地掌握語言,是在自然交際情景中培養運用語言的能力,並在無意識中習得語法的一般規則。語言學習是有意識地學習語言規則和形式。克拉申和特雷爾認爲,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用習得的方式比學習的方式效果好得多。因此,課堂環境應該儘量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利用學生過去所學的知識,設計與講英語國家的文化相近、便於學習理解的教學活動。在介紹新詞彙、引進新知識的時候,教師要儘可能結合周圍實際環境。克拉申和特雷爾進而說明,語言發展是有階段性的,應該由簡而繁、逐漸提高。

克拉申把實施自然教學法的過程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自然地談話,使用基本的詞彙和句型,並且突出、重複重點詞彙,教師通過身體動作和視覺提示,如圖片、實物等,幫助學生理解。這時只要求學生能夠聽懂和執行簡短的英語指令,作出非語言性的反應。許多學生在開口之前要經過一個“沉默”的階段,這是正常的。在這個時候,教師要有耐心,不要過多催逼。

第二階段,教師自然地和學生談話,使用簡單的詞彙和句子結構,繼續注意學生是否能夠對簡單的英語指令作出正確的反應。此外,教師可以用一般疑問句、選擇疑問句以及特殊疑問句進行提問,讓學生用一、兩個單詞或短語回答問題。學生應能聽懂這些問題,並作出回答。

第三階段,教師用自然、簡單的語言和學生談話,用特殊疑問句提問,要求學生用短語或完整的句子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用英語表達思想,與人交流。

第四階段,教師可以繼續使用直觀教具,強化重點詞彙。同時,還可以選擇一個題目或讓學生描繪一個情景,引導學生用英語隨意交談,參加社交活動。教師不要急於講究精確的語音、語法,重要的是給學生創造一個不必常常爲自己的錯誤緊張擔心的、輕鬆的學習環境。

1.主要特點

①完全用外語進行教學,通過外語和實物“直接”建立聯繫。教師按照兒童掌握母語的過程,使用外語進行教學,並廣泛使用實物、圖畫、動作、手勢、表情和遊戲等直觀手段解釋詞義和句子,以培養學生掌握把外語與客觀事物直接建立聯繫和直接用外語思維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儘量創造一個與兒童學習母語相近的環境,使學生能夠自然習得,提高英語的流利程度和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②強調模仿,養成習慣。初級階段不進行系統的語法教學,與兒童學習母語的方法一樣,讓學生靠直覺感知,主要通過直覺模仿、機械操練和記憶背誦掌握外語,並養成習慣。

③聽說領先。直接法主張有聲語言是第一性的,書面語言是第二性的。要重視語音、語調和口語教學,在學習口語的基礎之上培養讀寫能力。外語教學要從口語入手,設置一個不接觸文字的聽說階段。口語訓練是外語教學的目標,也是外語教學的主要方法,強調以口語爲基礎,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熟練技巧。在起始階段應有一個以聽力理解爲主要活動的沉默階段,不必要求學生過早地進行表達活動,英語教學應呈現循序漸進的過程。

④以句子爲教學的基本單位。句子是表達思想的基本單位,因此外語教學也應以句子爲單位,整句學,整句用,不要孤立地教授單詞和語音規則。這樣能加強學習外語的意義,學生可以減少孤立地進行語音、語法、詞彙練習的機械性操練。

⑤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生的語言輸入,語言輸入必須是自然的、可理解的。 ⑥教師應儘量使用外語,但學生可以使用母語。在口頭活動中教師不必給學生糾錯,要給他們創造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以增強學生的信心,消除學生的焦慮。

2.主要優點

①重視語音、語調和口語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②充分利用直觀教具,促進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習得外語,使形象與語義直接建立聯繫,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用外語直接思維、記憶、表達的習慣。

③注重模仿、朗讀的語言實踐練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熟練技巧和語言習慣。

④重視以句子爲單位進行外語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直接運用外語的能力。

3.主要缺點

①忽視母語的作用。在講解一些抽象語言知識的時候,完全排斥母語的中介作用,既容易造成理解錯誤,又浪費時間,對教師的外語水平和教學條件的要求也較高,故很難廣泛運用於中高級英語教學。

②安排語言材料缺乏科學的順序,有時一次出現的難點過於集中,學生不易消化和接受。

③忽視成年人和兒童學習英語的特點,完全照搬兒童習得母語的方法,給外語教學帶來不必要的困難。忽視語法對成年人的監控和指導作用,片面強調機械模仿和記憶

十六字英語教學法

即“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從而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了有效的學習策略。

1.課前引導學生自學

預習是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不懂的地方就是講課的重點。要做到課前自學,就必須具備最基本的自學能力。我們利用母語把48個國際音標對稱分類集中教學,又利用口訣教會學生根據音標學習生詞。“從前往後拼,首先讀元音。輔音輕,元音重,兩者結合猛一碰。拼過一節(音節),再一節,看準重音連起來。”

要學好英語,首先要突破難點,形成心理優勢。聽不懂,說不出,讀不通,寫不好,都是英語單詞記得少。如何記憶詞彙呢?教師可結合學生情況,歸納多種記憶方法供其選擇。

2.告訴學生如何聽課

要想學好英語,必須學會聽課。告訴學生聽課有三個作用:一是接受知識,二是體會老師的表述方法,三是解決自學不懂的知識。

聽課是求知的捷徑,因爲它省去了很多探索的過程。俗話說:“會聽聽道道,不會聽聽熱鬧。”聽講時,要讓學生聽懂老師所講的每一個重要細節,看懂老師是怎樣思考、分析、判斷和處理的,解決自學弄不懂的問題。

3.找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

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複習時間。心理學研究發現,有幾個時間段特別有利於鞏固記憶:一是學習後最初幾分鐘內複習,電生理活動引起蛋白質的合成;二是學習後在48小時內複習;三是一週之後腦突觸發生永久性變化。可見,複習越及時效果就越好。老師可以把這些理論告訴學生,幫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

4.作業一定獨立完成

獨立做作業是複習和同遺忘作鬥爭的重要手段,不經全面複習總結,就很難掌握系統的語言知識,在考試時就不能把該對象放入一定的聯繫及關係中去考察,也不可能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教師可以採取相對集中的方式,把語言、語法知識進行整理,補補“漏子”,理理“辮子”,按照《課標》的要求,適當利用母語,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