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高中英語 > 高考歷史如何進行知識分類

高考歷史如何進行知識分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高考臨近時,我們需要複習的科目有很多,通常留給歷史科目的複習時間是不多的,而最好的儲備知識的方法就是進行分類,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考歷史如何進行知識分類,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歷史如何進行知識分類

一、歷史備考中學生的困境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大綱廣東(歷史)》可知,高考考查範圍主要涉及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必修模塊和改革、民主兩個選修模塊,共99個考點,涵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考試能力要求有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辨別歷史事實,分析歷史結論,說明歷史觀點;描述和闡釋歷史事物的特徵、本質和規律;論證和探討歷史問題、歷史觀點。可見,歷史高考內容上橫貫中外,歷經千年,人事繁雜,在能力要求上涉及閱讀材料與信息提取、文字表達提煉、分析與綜合等能力,雖然整體難度比X科有所降低,但要拿高分也不容易,很多學生在複習中有畏困情緒,主要表現有幾方面。

1.大量基礎知識記了又忘,怎麼也記不住。

2.非選擇題答題要求言簡意賅,層次分明,史論結合,得高分不容易。

3.教材以專題呈現,試題則爲“通史”體例,政治、經濟、文化三本教材整合,學生常常張冠李戴,掉三漏四,知識十分混亂。面對高考的要求和學生的困惑,拼時間拼精力,一味死記硬背,題海強化的做法已經不合時宜,要尋找新的路徑和突破口和更科學有效的方法,運用認知心理學關於知識分類、學習策略等理論的指導教學,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複習實效。

二、認知心理學的知識分類理論

“知識”是指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人對自身及自然的認識(學習結果),它包括事實、信息、技能等,它是構成人類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現代心理學家們根據不同的原則把知識進行分類,不同知識(不同的學習結果)的學習過程和有效學習的條件是不同的,必須根據不同類型學習的規律來選擇教學策略。

1.認知心理學對知識的分類根據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Anderson,1983)的看法,通過信息加工過程人們獲得兩類知識,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所謂陳述性知識是指個人有意識地提取線索,能夠直接陳述的知識,主要是回答“是什麼”,它是信息輸入大腦後形成命題網絡,並以命題、形象和線性序列形式來表徵。程序性知識則是回答“怎麼辦”,它是需要運用概念和規則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美國著名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家R.M.加涅根據學習生成的不同結果把知識分爲五種類型: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度。其中,前四種屬於能力範疇。人的能力有天生成分和後天習得的成分。後天習得的能力是由習得的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和動作技能構成的。這四種成分中前三種屬於認知領域,第四種即動作技能,屬於心因動作領域。第五種即態度,屬於情感領域。無論哪種知識分類方法都讓我們清楚認識到,知識有不同類型,不同類型要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只有對不同知識採取相應的教學策略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吃力不討好。本文對歷史知識的分類主要根據信息加工理論,歷史學科大量的知識屬於有組織的陳述性知識。

2.認知心理學對知識獲得過程的解釋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很多,認知心理學把知識獲得的過程看成是信息加工的過程,心理學家安德森用信息加工的激活論來說明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獲得過程。陳述性知識的獲得,①由環境(包括教師和教材)向學生呈現新知。②學生把知覺到的信息符號轉換成命題的表徵。③新命題通過激活的擴散,使原有命題網絡中與之相關的命題被激活。④新命題和被激活的原有命題同時處於工作記憶中,產生網絡聯繫,新的命題即被習得,或通過精加工過程而生成新命題。⑤所有由外界提供的新命題都同被激活的原有命題形成緊密聯繫而被貯存於長時記憶中。程序性知識的獲得,首先規則以陳述性知識的形式編入學習者原有知識的命題網絡,然後陳述性知識在一系列練習中,通過對其適用條件的概括和分化,規則轉化爲產生式表徵的程序性知識。

3.認知心理學提出的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是促進學習的內部過程的外部事件,也是教師爲實現教學目標所採取的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手段、方法、媒體等。這些外部事件可以由教師提供,也可以是學習素材。前者如教師提供的視頻音像,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後者如在教材中附加問題、引文,以便引導學生注意關鍵的信息。陳述性知識習得的方式通常是記憶,常用的有複述策略和組織策略等,而程序性知識實際上是陳述性知識習得後如何提取和應用的問題,變式訓練有效地實現了知識的遷移與應用。

三、運用現代認知心理學做好歷史備考策略的選擇

根據知識分類理論,歷史學科大量的知識屬於有組織的陳述性知識,陳述性知識的獲得一般方式是“記憶”,在這基礎上實現知識的遷移與應用,即應用習得的概念“具體辦事”。歷史學科的高考備考一般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按教材體例進行,側重基礎知識的回顧與鞏固。第二階段按“通史”體例進行,強調系統地掌握和鞏固知識,而對題目的解答能力培養則貫穿其中,這一複習過程與廣義知識學習的習得、鞏固、應用和轉化的三個階段完全一致。備考過程中要根據知識分類特點指導學生採取適當的學習策略,對知識進行“精加工”。“精加工”是人們爲了更好地理解和記住相關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東西作出有意義的添加、構建或者生髮。具體說,指能按問題條件,不斷改變對問題的看法,重新組織自己的知識、經驗,從而能超越學習條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精加工”表現在具體學習方式上,歷史學科常用的有複述策略、組織策略、變式訓練。

1.複述策略複述策略是學習過程中一種主要記憶手段,爲保持對知識的記憶,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過程和學習材料,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之上的學習策略,它分爲識記過程的複述策略和保持過程中的複述策略。複述策略有效地促進陳述性知識的學習,而歷史學科以事實性知識和陳述性整體知識爲主,如人名、地名、事件等,只有經過多次複述,才能在短時間內記住並長期保持。因此,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養成複述的習慣,掌握複述的方法,以鞏固對知識的記憶。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增強記憶並嘗試背誦,主要使用意義複述、筆記“留白”、“過電影”的方法。意義複述,要求每個學生對教材的目錄進行復核,目的是要把學習內容按一定的規則進行記憶。有三種層次的要求,第一層次是能用自己的語言把目錄說出來;第二層次是能說出每課書與所在單元的標題之間的關係;第三層次是對每一課中的一級標題能說出來並能說出它與課文標題之間的關係。對於學優生還要求就一個主題把涉及政治、經濟、文化三本教材的相關內容能進行復述,如“民主制度”,學生能連接雅典民主、西方代議制度的形成與發展、中華民國的嘗試、新中國的民主建設與發展單元的相關內容。筆記“留白”,學生都有做筆記的習慣,研究表明,筆記有助於指引個人的注意,有助於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繫,有助於建立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但很多學生只會把老師的話全部記下來,不經篩選,課上記不下來,課後找同學筆記抄一下,往往費時失事,效果不佳。如何做筆記才更有效,筆記“留白”是筆者從複述原理中得到啓發而創造出來的,複述策略中有一種方法是“嘗試回憶”,借用一定的線索對知識進行有效的提取,做筆記時我們有選擇地記,刻意不記全,留下空白,課上就不用擔心記不完或忙記筆記而聽不到老師講什麼了。課後根據筆記中的線索,嘗試回憶,把“留白”的地方進行完善,知識通過複述方式進入記憶的通道獲得重新提取和鞏固。過“電影”,課堂是師生共同演繹的時光,是知識火炬傳遞的橋樑,課堂上有聲音、動作、視頻等,它會通過學生的眼睛和耳朵傳入大腦並形成“圖像”。複述策略中有兩種方法分別是及時複習和試圖回憶,過“電影”實際就是應用了相關原理。學生在每天睡覺前放鬆身體,回憶課堂上老師所說的話,所做的動作,所講的問題,對相關知識進行及時的“複述”和必要的記憶。

2.組織策略組織策略是指將分散、孤立的知識集合成一個整體並表示出它們之間關係的方法。歷史學科以歷史人和歷史事組成,是有組織的陳述性知識。但高中歷史教材的編寫是以專題史形式出現,對影響人和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因素分別在不同課本中陳述,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更需要運用組織策略的原理對知識進行“精加工”處理,特別是在高三複習中更要注意組織策略的運用,把“離散”的知識集中起來,尋找其中的聯繫。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把“思維導圖”的原理和方法介紹給學生,用點線把知識進行整理歸類,組成網絡系統,即用思維導圖來陳述一個事件,從而形成整體知識網絡,強化對知識內在聯繫的把握與知識的記憶,就好像計算機中根目錄下有子目錄、子子目錄,以延長學生記憶的質量與時效。通過自主構建的知識體系和自主生成知識圖式,能比較有效地實現對該知識的鞏固和保持。

3.變式訓練知識是否真正掌握要看學生能否正確地把知識應用到題目解答,以複述策略和組織策略對大量事實性知識進行記憶和掌握的基礎上學生要通過練習把習得的知識進行提取、遷移和應用,因此,在複習過程中對題目的閱讀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是師生共同努力的內容,通過必要的高考試題的變式訓練,強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達到複習的效果。歷史學科的學習首先是把大量的陳述性事實知識進行記憶,以此爲基礎轉變爲程序性知識,即智慧技能,具體在高考中就是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辨別事實的能力、描述和闡釋歷史事物能力、論證和探討歷史問題與觀點能力。可見,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是手段,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則是目的,而從陳述性知識轉化爲程序性知識,即知識轉化爲解決問題的技能,練習是一條必經途徑。當前只是對知識的記憶,不足以應對高考的能力需要,只有學生能把握一定的方法和原理,把知識應用到不同的情景中,才真正說得上掌握知識,在歷史教學上要注意選取適當的練習進行訓練,實現知識的遷移與轉化。認清知識的分類,把握不同類型知識學習的基本方法,改變過去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按科學規律辦事,提升自我專業素質,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走“優質輕負”的教改之路,引領學生自主建構,從自主中成長,從自主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