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試析《名利場》中的女性獨立意識

試析《名利場》中的女性獨立意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36K 次

《名利場》是英國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威廉・梅克皮斯・薩克雷的成名作。莉貝卡是作品中塑造最成功的,同時也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人物,人們對她的評價衆說紛紜。

試析《名利場》中的女性獨立意識

在小說《名利場》中,威廉・梅克皮斯・薩克雷成功塑造了性格迥異的莉貝卡和愛米麗亞,由此引起了很多國內外學者的興趣,對他的作品和本人都進行了研究。學者們的研究主要表現在:對女性主義的解讀、對修辭方法的研究、對譯文的翻譯策略的研究和互文性對比。本文將結合具體的社會環境,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剖析莉貝卡跟愛米麗亞的性格特點,並將其對比。

薩克雷在《名利場》中塑造過的大多數人物的本質都是自私和虛僞的。通過分析作者描寫的各種各樣的人物,我們可以得出:薩克雷所處的那個年代的社會腐化墮落的事實。薩克雷寫作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毫無保留的指出小說中人物的缺點,因此他的小說被稱作無英雄小說。正是這個特點讓我們瞭解到了當時社會風氣的腐化墮落和倫理道德敗壞的現狀。十九世紀初期的英國是男性主導的社會,它賦予女性的社會責任是“家庭的天使”,與男性分屬於“不同的世界”。在當時的傳統觀念中,女性就應該是屬於家庭與父母的。在這個時期的英國社會中,各種叛逆的女性由於受不了壓抑的生活,而不斷涌現。我們可以在當時的作家的小說裏面找到這些女性的縮影,但由於時代的侷限性,不可避免的這些女性的性格中都是叛逆中夾雜着妥協。

本文將通過比較莉貝卡和愛米麗亞兩位不同女性人物在對待愛情與家庭、金錢與事業、宗教信仰等方面所表現的不同態度,並結合十九世紀初英國社會中產階級女性的生活狀況、社會價值和男權至上的現狀,來分析女性的獨立意識。

  一、掙扎在社會邊緣的冒險家

莉貝卡是窮畫師的女兒,在父親去世後,她離開克頓女子學校寄宿在富家小姐愛米麗亞家中。爲了進入上流社會,她嘗試過很多種方法,勾引愛米麗亞的哥哥、達官貴人和紈絝子弟,並在男人面前賣弄姿色。她心口不一、無情無義,爲了跟情人花天酒地,陷害自己的丈夫進監獄。在公開場合她表現出對丈夫無微不至的關心,但她心裏卻根本就不愛他。她努力學習上流社會一些婦女的儀態與處事方法,喜歡被別人稱作良家婦女,但實際上她卻矇騙欺詐,生活腐化,道德淪喪。從早年起就決定要爭奪回屬於自己“在太陽下面”的位置,爲了進入上流社會她不惜一切代價。因爲她一直相信在她所處的社會中,上層人得到下層人的阿諛奉承,這是社會的規律。她的夢想就是要成爲上層社會的一員,享受着被別人巴結、奉承的生活。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她時刻準備着去做一切事情,讓欺騙與背叛充斥着自己的心靈。她基本上沒有愛的人,甚至連自己的丈夫都包含在內。在她生命中出現過的,幾乎全部的人都是爲她爬上更高層社會的砝碼。一旦她不需要某個人的時候,她就會讓他在自己的世界裏面消失。雖然她有着超出常人的精力和看起來無堅不摧的毅力,但她永遠也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也就意味着她最終是不會快樂的。

在作品中,莉貝卡的話當中經常有很多比較誇張的形容詞,這是由於她出身於下層社會,所以對上層社會的很多東西都充滿好奇。由於在男權至上的社會,女性的語言中經常會表現出對男性的讚美與附合,所以她的這些誇張的言辭也滿足了很多男人的虛榮心。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莉貝卡同男性對話時,就會用很多帶有讚美色彩的話語來讚揚迎合對方,比如在跟愛米麗亞的哥哥一起吃飯時,她就經常用很多感嘆詞來讚美他。儘管沒有男性的權利和財富,但是她憑藉自己獨到而不乏幽默的語言策略來征服男人。例如,大部分情況下,女性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比較含蓄,缺少幽默感,但是莉貝卡的語言卻恰恰相反,她說話時很幽默,使人們跟她交流時很開心,所以她很受大家的歡迎。她的這種主動並充滿幽默的交談方式打破了常規的交流方式,爲她贏得了更多話語的主動權。

無論莉貝卡變得多麼的冷酷自私、不擇手段與不可原諒,但有一種感情跟態度是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變的,那就是她對朋友的忠誠和同情。求真、向善,這纔是莉貝卡作爲一個社會個體的最初的性格。首先她是忠於友情的,在最危險的戰爭時刻,她留下來陪愛米麗亞。無論她是多麼的惡毒,但在對待跟愛米麗亞的感情上,她是真心的。在她的丈夫跟愛米麗亞的丈夫一起奔赴戰場的時候,她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必須充當強者,因爲柔弱的愛米麗亞這時需要照顧。因此,在兩位男士去戰場的第二天,她就去看望愛米麗亞,但是愛米麗亞一直認爲莉貝卡想勾引自己的丈夫,就對莉貝卡生氣。雖然一頭霧水的莉貝卡想爲自己洗清罪名:愛米麗亞,我對天起誓,我沒有害過你丈夫。但她發現這一切都是徒勞。當愛米麗亞想念丈夫的時候,她還安慰愛米麗亞說:親愛的,他一定會回來的。就算愛米麗亞冤枉她、侮辱她,她還是遷就她而且一點都不討厭她。這一切都歸於她們多年來深厚友誼。

在小說“名利場”中,莉貝卡並不是一無是處的。這位看似不守貞潔,搶佔男性主導地位的“異類”,在讀者眼中,卻是一位衝破“傳統女性”的束縛,經歷各種艱辛來實現自己理想的“新女性”。顯然莉貝卡不是一個英雄人物,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她在在很多男人之間不斷周旋。在當時的社會,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想進入上流社會並受到人們的認可,這根本就是件虛無縹緲的事情,這是當時女性的悲哀。雖然作者在文章中揭露了她心靈的空虛,貪婪、自私自利的本性,但在當時的社會中,作者卻賦予了她冒險家的角色。她雖出身卑微,但卻依靠自己的力量與手段成功進入上層社會,她這樣一個集叛逆與自己獨具的魅力於一身的女人,就算在男權主義的社會裏,也是一個例外。雖然她表面上進入上流社會但卻不能真正的融入到裏面,在現實的屢屢挫折面前,她依然對自己的理想充滿信心。雖然她處於邊緣化的尷尬境地,始終不被社會接受,但是她的這種“反抗精神”在當時是女性獨立意識提高的有力表達。由於時代的侷限性,她的“反抗”註定會走向失敗,但是這種嘗試獨闢蹊徑,給社會帶來了進步的氣息。

  二、社會倫理道德下的犧牲品

愛米麗亞是小說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愛米麗亞出身於富貴的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她的本性跟修養,作爲母親,她無微不至;作爲妻子,她忠誠善良;作爲女兒,她盡職盡責;作爲社會的一分子,她善待弱者。但這些美好標籤的背後也隱藏着她很多缺點,她才華平庸,思想匱乏,還缺乏幽默感,有時甚至自私愚蠢。但是在西方文明初期,她的那種溫柔、純潔、律己是賢妻良母的典範。

愛米麗亞把自己包括愛情和生命在內的全部都押在奧斯本身上。純潔的愛米麗亞鍾情於浮誇的軍官喬治.奧斯本,爲了跟他結婚,克服各種困難。在她眼裏,他是她的歐洲、皇帝、太陽和月亮。她期望得到奧斯本的愛情,依靠他並得到想要的幸福。她要嫁給自己深愛的人,並把自己完全獻給他跟孩子,這就是她所期待的最大的幸福。本性難改的奧斯本卻另找新愛,拋棄了她。即便如此,癡情的愛米麗亞,在丈夫死後都不願意再嫁。但是現實卻是喬治.奧斯本並沒有全身心的愛她,她也只是一個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崇拜着自己的木偶罷了。尤其在她丈夫死後,由於受當時社會倫理道德的禁錮,她逐漸形成了一種對死者的崇拜。只是到後來很長時間之後,莉貝卡才用殘忍的現實打開了愛米麗亞的心扉,讓她看清楚奧斯本的真面目。愛米麗亞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夢境當中,卻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真正愛她,並能給她帶來幸福得多賓,所以她的生活顯得空虛而缺乏真實的內容。作者對這位當時社會的完美典範並沒有給予讚美,相反卻把她當做社會的“犧牲品”進行諷刺。

  三、結語

作品中描述的兩個女主角莉貝卡跟愛米麗亞的坎坷生活,通過她們的戀愛婚姻的經歷可以看出,爭權奪利是當時英國中上流社會人物的主要目標。雖然莉貝卡的做法在當時看來不符合倫理道德,簡直就是女性的敗類,但是在當時男性佔據統治地位的黑暗社會環境下,如果說用現代男女平等的觀點看待的話,那麼男人又能好到哪裏去呢?莉貝卡之所以被加上一些骯髒的頭銜是因爲當時有一些條條框框的禁錮。在長期被壓抑的狀態下,莉貝卡從來沒有放棄過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在一個男女不能平等對待的社會裏,在一個沒有公平正義而言的社會裏,那所謂的婦女倫理道德又有哪些是值得遵循的呢? 在性別歧視的社會環境中,處於奴役狀態的女性們,她們要求解放的道路是曲折的,追逐過程中出現的不合理的做法是必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愛米麗亞,這個當時人眼中的良家婦女卻成爲了當時社會的“犧牲品”,她遵守着社會的婦女道德,但結果卻換來不忠的丈夫,與愛米麗亞相比,莉貝卡在各方面既有主見又不乏主動;主動追求想要的愛情,並甘願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主動追求名利,期盼事業有成;表面接受宗教提倡的倫理道德,內心卻充滿叛逆的精神。

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中產階級生活和價值觀以及作者的創作目的等多個角度對兩個人物進行批判現實主義分析:“名利場”將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貪婪與虛僞醜陋的本性揭露的淋漓盡致,在這種社會環境下莉貝卡與愛米麗亞代表的兩類女性的命運有其社會必然性,最終都逃脫不了悲慘的命運,這種註定的命運摧殘並折磨着她們的內心。由於當時社會宣揚畸形的價值觀與道德觀,人們的觀念也因此而扭曲。因此小說中不可避免會安排莉貝卡和愛米麗亞不幸的命運。莉貝卡雖在殘酷的社會邊緣掙扎,不被社會接受,但依然接受充滿挑戰的現實,從而總結出莉貝卡的做法體現了當代女性獨立意識在曲折中發展並不斷覺醒,莉貝卡代表的叛逆女性是女性爭取獨立過程中的“一枝獨秀”而並非“異類”,像愛米麗亞這樣的傳統女性不是“天使”,而是女性的悲哀。

  參考文獻:

[1]ty Fair.2007.

[2]程淑芳. 《圍城》中的名利場與《名利場》中的圍城[J]. 時代文學(上). 2010(05)

[3]馮嬌. 對《名利場》中女主角瑞比卡・夏普的性格分析[J]. 文學界(理論 版),2012,09:144-145.

[4]林靜. 《名利場》中女主角夏普人物探究[J]. 短篇小說(原創版),2013,25:109-110.

[5]李穎. 愛米麗亞與利蓓加形象比較[J]. 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30-33.

[6]倪月莉. 用批判現實主義理論解讀《名利場》中的愛米麗亞和莉貝卡[D].海外國語大學,2012.

[7]王新春,李沙沙. 《名利場》的人物分析及主題思想[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01:93-94.

[8](英)薩克雷著,彭長江譯.名利場[M].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