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賞析《德伯家的苔絲》中文論文

賞析《德伯家的苔絲》中文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文學巨匠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小說具有一種獨特的質樸之美和天然魅力。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的關於賞析《德伯家的苔絲》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賞析《德伯家的苔絲》中文論文

  賞析《德伯家的苔絲》論文篇1:《德伯家的苔絲》鄉間道路的敘事視角

【摘 要】《德伯家的苔絲》通常被認爲是哈代最具代表意義的威塞克斯小說。本文從敘事學的視角對該小說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研究,選取了鄉間道路這一獨特的敘事視角對小說的人物和結構進行了解讀,發現這一獨特的敘事視角更增添了故事的內涵和藝術特色。

【關鍵詞】敘事學;視角;鄉間道路

0.引言

《德伯家的苔絲》小說的背景是被哈代先生稱爲威塞克斯的地區,屬於“威塞克斯小說”。小說中的人物,絕大多數都是生活在威塞克斯地區,古老而偏僻的鄉村,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交往,對鄉村生活的參與都通過鄉間道路來連接。通過鄉間道路來銜接故事情節,使衆多人物、事件、場景得以和諧統一,從而使作品結構嚴謹,是《德伯家的苔絲》的一大特點。

1.鄉間道路的敘事結構

1.1 從鄉間道路切入敘事

鄉間道路在《德伯家的苔絲》裏不僅具有實用性和連接功用,更主要是擔負了敘事的視角功能。整部小說敘事都從鄉間道路開始,通過鄉間道路切入敘事,由鄉間道路引入場景,連接場景和轉換場景。鄉間道路是連接各個場景和整個情節線索的分節點和敘事視角。

鄉間道路對章節首尾的連接

小說多個章節的開端結尾都用鄉間道路或與之相應的活動粘連。如第一節的開端,苔絲的父親提着雞蛋籃子,在鄉間道路上遇到了牧師,得到了一個沒用的消息,說他是武士的後代,引出悲劇。第二十九回,苔絲坐上那“帶彈簧輪子的大車”,和克萊一起送奶到車站。第三十回開頭,“他們兩個坐着車,在漸漸微弱的陽光裏,順着平坦的道路,過一片一片的草場,往前走去了;”小說結尾,安璣和苔絲的妹妹“剛一有了氣力,就站了起來,手拉着手往前走去。”文中還可找到很多類似的例子。

1.2 串聯情節的媒介:鄉間道路

作爲串聯情節媒介的鄉間道路成功地串起來苔絲的故事情節線。從五溯節跳舞出場,到德伯家去認親,失去童貞和孩子,去當擠奶工,再次和安璣的相遇和失婚,以及後來的結局,無不是與鄉間道路聯繫在一起的。每個重要場景的轉換,人物命運的轉折都與鄉間道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安璣?克萊,在全書中的地位僅次於苔絲。小說開始時他只走了個過場,但他的活動卻一直堅持到尾聲。作爲鄉村虔誠牧師的兒子,他僅在本鄉受過一般教育,後來在博覽雜收中對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均有所涉獵。按照他的自白,他厭惡那種“血統高於一切”的貴族偏見,認爲人應該以自己的知識道德而受到尊重。他與自己從事教職的父兄大不相同,不僅在思想上“極力想要以獨立的見解判斷事物”,而且在實際行動上也極力擺脫中產階級家庭的規範,自己探索新的生活道路。與女主人公苔絲的故事糾葛無不和鄉間道路有關,開端在路上游行會上的偶遇,到後來感情的昇華,婚姻關係的締結,離開苔絲又回到苔絲身邊都有鄉間道路的見證和參與。

1.3 鄉間道路對故事的起承轉合

小說中,鄉間道路是情節起承轉合的樞紐。小說起是小說的開頭,苔絲父親路遇牧師,得到沒用的信息,說他們家是武士的後代,於是有了老馬的死,苔絲去認親,悲劇的開端。承:苔絲被誘姦後回家,生下了孩子以及孩子的離世。轉:苔絲二度離開家去牛奶廠做擠奶工,與安璣克萊的重逢,相戀,結合和失婚。合:迫於生計的苔絲重新回到亞雷的懷抱,直到安璣的再次出現,刺死亞雷,走上不歸路。

1.4 鄉間道路在敘事中的所指

細讀小說,我們不難發現,鄉間道路在小說中不僅是鄉間的那些縱橫交錯的鄉間小路,還代表了很多其他的東西。

1.4.1 自然之路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絲》中進一步開拓了社會場景。與以往的“威塞克斯”小說不同,《德伯家的苔絲》中的社會場景從一個郡縣升格成覆蓋整個英格蘭西南部多個郡縣的地區,作爲英格蘭鄉村文化的代表。苔絲的生命軌跡涵蓋了這個地區的各個郡縣,呈現出一幅完整的工業化進程中的英格蘭鄉村風貌。而鄉間道路正是連接與轉換各個場景的樞紐。

1.4.2 社會變革之路

在《德伯家的苔絲》中,哈代以細膩的筆觸刻畫出一位女性人物的悲劇,以她的命運起伏爲中心,勾勒出整個英國社會在維多利亞時代末期經歷的社會變革和思想變遷。小說的主題是,在上個世紀後半世紀中,農民階層的瓦解過程――這是深深地根植於過去的一個過程――已經達到其最後和悲劇的階段,隨着資本主義農業(也就是說,土地佔有者不再爲了生計種田,而是爲了贏利種田,農田勞動者成爲工資勞動者的農業)的擴張,那個小私有者或農民的古老的自耕農階級,連帶着他們傳統的獨立性以及他們自己的純樸的文化都行將消失。歷史發展的力量對他們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來說太強大了,而這種生活方式一直是他們的驕傲,而又是根深蒂固,因而它的毀滅必然是苦痛和悲慘的。《德伯家的苔絲》就是反映這一毀滅的故事和象徵。小說從一開始就讓我們感受到了歷史的發展和變遷。約翰?德北發現他的家世並不只是戲劇性的序幕,實則是說明小說的基本主題――德北家曾經是怎樣,現在又變得怎樣。苔絲和母親的對比中,着重表現了歷史的變遷在她們身上所產生的差異,苔絲爲德伯所付出的代價是這個歷史進程起作用的象徵

1.4.3 苔絲的人生之路

苔絲德北是一個農家姑娘。她的父母親屬於一個地位高於農田勞動者的階級,這個階級“包括木匠、鐵匠、鞋匠、小販和一些其他不屬於農田勞動者、難以分類的工人;這一批人中,由於有的象苔絲的父親一樣,是房地產的終身持有者,或者是房地產產權的持有者,或者偶然是房地產的自由持有者,所以他們的目的和職業都具有某種穩定性。”(《德伯家的苔絲》,第51章)一打開這本小說,德北家便已陷入困境,這種困難的境地絕不純粹是由於苔絲父母兩人的見異思遷造成的。維持收支相抵對他們來說,本來已經是一樁難事,馬匹的死亡這一偶然事故使他們的困難倍增。苔絲正是出於對這一事件的內疚感,纔在她母親的規勸下去認親,於是引出了整個悲劇。   苔絲是哈代小說世界中最具魅力的人物,該小說完整地展示出苔絲性格和思想的成長過程。從最初的情竇初開、懵懂無知,到經歷失去童貞和孩子的苦楚,在牛奶廠工作磨練以及與安璣?克萊接觸後思想的轉變,直到婚姻失敗後的堅持,四處尋找工作的艱辛,以及最後的謀殺與逃亡,哈代描繪了社會轉型時期,一個純真的農村女性從女孩轉變爲成熟婦人的複雜經歷和心路歷程。小說中苔絲面對的是建構、改造、打磨其性格和命運的廣袤社會洪流,階級、性別、機遇、家庭、傳統、道德、宗教、工業化、自然環境,這些都一一融入苔絲的成長過程中。這些外部因素的互動與彼此關聯,通過與苔絲純真個性的結合,導致了小說中所謂的巧合,並最終決定的苔絲的命運。

1.5中西方小說串聯情節的媒介比較

和《德伯家的苔絲》中使用鄉間道路作爲串聯情節的媒介一樣,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也有異曲同工之處。《紅樓夢》中串聯情節的媒介是門。和《德伯家的苔絲》不同,《紅樓夢》是庭院小說。庭院是組羣式建築,該建築的特點是門多。賈府上千間房屋的連接和打通都得靠門來實現。和《德伯家的苔絲》的鄉間道路一樣,門在《紅樓夢》中也成爲了敘事的切入點,章回首尾的連接點,串聯情節的媒介以及文章的起承轉合作用。和開放的鄉間道路不一樣的地方是,《紅樓夢》中的門是分等級的,在小說中,不同的門會起到不同的作用。同時,門的描寫反映了園林的封閉性,關上門後可以使賈府和大觀園建築與外面的大千世界相對隔離開來。

2.文本和建築

《德伯家的苔絲》的作者哈代在開始寫作之前,從事建築師這一職業將近十三年之久。他當建築師所受的嚴格訓練爲他計劃小說的結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對場景的安排和農村生活的熟悉也使得作者在建構《德伯家的苔絲》這部小說的情景、對話、人物和景色渾然一體,給人以完整和諧的建築物的印象。

在作者的筆下,虛構的“威克塞斯”就象真的一樣,經常被人們談論着,似乎它就是英國的地理。在這些風光宜人的山谷和沉寂寧靜的農村場景裏,“當大地保持着它那可怕的靜謐”時,農夫們和擠奶女工們以令人敬畏的熱情掙扎着,使我們意亂神迷。這樣,鄉村生活的傳統不論在精神上或在建築風格上都被保存了下來。在《德伯家的苔絲》裏他寫道:“牛從場裏來到了的時候,擠奶的男工和女工都從他們的茅屋和牛奶房裏涌了出來;女工們都穿着木頭套鞋,倒不是因爲鬧天氣,卻是爲的免得她們的鞋沾上場院裏的爛草爛泥。每個女孩都把臉側着,把右腮靠着牛肚子,坐在一個三條腿的小凳子上並順着牛肚子不聲不響地看着。”在這裏,我們置身於這樣一個世界,它沒有受到愚蠢的政客們所提倡並被錯誤地稱之爲教育的玩意兒的影響,這個世界現在和將來永遠和過去是一個樣。城市的風尚儘管不斷變化,而苔絲和她的同伴們總是穿着木套鞋走過農場,倚坐在母牛身旁,直到永遠。

3. 小結

《德伯家的苔絲》爲苔絲設計了極短的人生道路,從她在家鄉村野舞會上出場,到她在標誌死刑的黑旗下喪生,歷時不過五六年,但她那短暫一生中的種種悲慘遭遇----環境的愚昧、經濟的貧困、暴力的污損、社會的歧視、愛人的遺棄----足以驚心動魄,蕩氣迴腸。

鄉間道路是《德伯家的苔絲》獨特的敘事視角。中西文獻不同文本有不同的敘事視角,皆由每部作品的獨特意象所決定的。

參考文獻:

[1] 哈代,德伯家的苔絲,張若谷譯.-2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 丁世忠. 哈代小說倫理思想研究. 成都:四川出版集團,2008.

[3] 何寧. 哈代研究史. 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4]張世君. 世界文化視域中的《紅樓夢》. 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5]張中載. 托馬斯哈代---思想和創作.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87.

[6] 陳燾宇.哈代創作論集.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賞析《德伯家的苔絲》論文篇2:《論《德伯家的苔絲》的敘事藝術》

摘 要:《德伯家的苔絲》是托馬斯?哈代最優秀的長篇小說,小說具有一種獨特的質樸之美和天然魅力,發表至今已有一個多世紀了,它仍然深受全世界讀者和研究者的喜愛。筆者選取《德伯家的苔絲》的敘事藝術作爲研究對象,從小說獨特的敘事視角、敘事結構兩個方面來具體分析和研究《德伯家的苔絲》獨特的敘事藝術特色。

關鍵詞:哈代;《德伯家的苔絲》;敘事藝術

長篇小說《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所寫的最後兩部重要的長篇小說之一,於1891年問世,發表至今一個多世紀了,它的光彩不但沒有被衆多的後起之秀所掩蓋,反而還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喜愛,在世界範圍內都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專業研究人士的矚目,深受電影、戲劇界的藝術家們的青睞,被公認爲是哈代最優秀的代表作品。小說的故事內容正如恩格斯的《致瑪?哈克奈斯》中所說的“無產階級姑娘被資產階級男人所勾引這樣一個老而又老的故事”①,在中外各國文學作品中,這類型的題材屢見不鮮,但它在敘事藝術上的強大的魅力,使它在衆多同題材的作品中脫穎而出。

敘事學“是關於敘事作品、敘述、敘述結構以及敘述性的理論,指小說創作中內容的存在形態,即作品中各個成分或單元之間關係的整體形態,即爲一種框架結構,在此基礎上,故事或敘事順序和風格被展現給讀者、聽衆或者觀察者。”②小說是一種敘述的文學藝術,“傑出小說與拙劣小說的差別主要不在於故事題材上,而在於講述的方式方法上”③,巧妙的敘述技巧是作品是否具有藝術魅力的關鍵。“哈代青年時代從事的建築工作和對建築藝術的興趣,成爲深刻影響他未來文學創作藝術風格的重要因素。”④他在創作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小說的敘事藝術,《德伯家的苔絲》就是典例。下面筆者將從小說獨特的敘事視角、敘事結構這兩方面來探討和研究《德伯家的苔絲》在敘事藝術上的獨特魅力。

一、全知全能的敘述視角

敘事視角是“作者敘述故事的方式和角度,並通過這種方式和角度向讀者描繪人物、講述事件、介紹背景等等”。⑤《德伯家的苔絲》採用的是一種全知全能的敘述視角,敘述者就像一個無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時間內出現在各個不同的地點,可以瞭解過去、預知未來,還可以隨意進入任何一個人物的心靈深處挖掘隱私”⑥,敘述者超然於小說情節之外,採用一種旁觀者的態度向讀者描述所發生的一切,從表面看,作者對主人公的一切遭遇無動於衷,但實際上卻是飽含情感的。

作爲敘述者的哈代,有時候是冷酷無情的,眼睜睜的看着悲劇發生而不加以制止,如小說中苔絲被污損時便如此,悲劇在不知不覺中就降臨到了苔絲身上,“德伯彎着腰伏下身去,聽到了一種勻稱、輕柔的呼吸……她正睡得很沉,眼毛上的眼淚還沒全乾。”⑦在輕描淡寫中,苔絲就失去了她的貞操,沒有任何反抗機會,災難從天而降,這就是宿命。同樣地,敘述者以同樣冷漠的筆觸描寫着嬰孩的死去:“苦惱這個小討厭鬼兒,就這樣與世長辭了。他只是一個不請而來的人,他只是那不顧社會禮法,沒有羞恥之心的‘自然’當禮物白送來的一件雜種賤貨。”⑧面對一個無辜的小生命的消逝,敘述者採用的是一種相當冷漠的口吻來講述,這孩子只是“雜種賤貨”,這個世界根本不歡迎他,死亡是他的宿命。這種冷漠敘述讓小說有一種濃到化不開的宿命色彩和濃郁的悲劇氛圍。

但敘述者有時又異常激動地跳出來議論。苔絲受害後,敘述者憤怒地問了一系列問題:“哪兒是保護苔絲的天使呢?哪兒是她一心信仰、護庇世人的上帝呢……”⑨這正是哈代對上帝的強烈質疑和對宗教虛假性的徹底批判。“這樣美麗的一副細肌膩理組織而成的軟?明羅,頂到那時,還象遊絲一樣,輕拂立即嫋嫋……爲什麼往往是在這種情況下,粗野鄙俗的偏把精妙細緻的據爲己有呢?”⑩這一段議論將苔絲的美麗和純潔寫了出來,表現出哈代對苔絲的同情和憐憫,揭露了亞雷?德伯可恥行徑和醜陋靈魂。小說的最後寫道:“‘典刑’明正了,埃斯庫羅斯所說的那個衆神的主宰,對於苔絲的戲弄也完結了。”B11一句看似輕描淡寫的敘述卻意義深遠,既製造了古希臘式的命運悲劇氛圍,又對資產階級法律的不公道、非正義給予了強烈諷刺和憤怒的譴責,揭露了宗教的虛僞本質。

這種全知全能的敘述視角讓哈代能夠隨心所欲地將故事展開,增強小說的宿命色彩,渲染悲劇氛圍,同時還能讓小說的主題和批判功能更加鮮明,這有效地喚起了讀者強烈的悲憤和憐憫之情,增強了《德伯家的苔絲》的敘事藝術特色。

二、“線條型”與“圓圈型”相結合的敘述結構

“敘述內容的基本成分是故事,而內容的存在形態則是結構。敘事作品的結構是指作品中各個成分或單元之間關係的整體形態。”B12小說的敘事結構是小說的“組織形式和內部構造,和作者的創作意圖有着內在的對應和同構關係”B13,小說的結構承載着表現作品的深層內蘊以及作者對世界的看法的重要任務。

“托馬斯?哈代對於小說結構有着高度的敏感性,他在《讀小說的益處》中說:小說有一種‘形式美’,它給予的享受如同繪畫或雕刻中使人賞心悅目的形式給予人的享受一樣。他認爲,結構是體現小說悲劇品質的最重要的因素。”B14在故事的發展上,《德伯家的苔絲》採用的是“線條型”的單線索結構,從苔絲參加舞會、森林失身、痛失兒子、再遇克萊、陷入熱戀、新婚被甩、癡心等待、再入虎口、重逢克萊、手刃亞雷到追隨愛人,最後被處以死刑,環環相扣,步步深入,最後達到了一個高潮,這種發展結構與聖經悲劇的發展模式:“陷入困境――做出選擇――落入災難――遭受痛苦――逐漸覺醒――最後毀滅”B15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小說緊緊圍繞人與環境的衝突這一悲劇主題,集中地刻畫人物、安排事件,具有緊湊的戲劇性結構,使得內容與形式達到高度的統一。

而對於《德伯家的苔絲》時間結構和空間結構,哈代採用的則是“圓圈型”敘述結構模式。

首先,在時間上,作者巧妙地把人物命運的變化與時間的循環結合了起來,小說中的主要事件都開始於五月又結束於五月份,構成一種循環的結構。小說的開始,苔絲參加完五朔節的第二天清早就代替父親去賣蜂窩,結果老馬“王子”被迎面趕來的郵車車轅刺死,家庭陷入困境,爲了緩解家庭經濟壓力,苔絲開始了她的第一次外出謀生,去與亞雷?德伯認親,卻失去了貞操,在同年的秋天懷着身孕的苔絲回到家裏,第二年生下孩子“苦惱”。兩三年後,“五月裏一個茴香髮香味、衆鳥孵小雛的早晨,”B16苔絲潛修靜養後,第二次離開了家,在那年夏天與安璣?克萊開始熱戀,並在除夕結婚,接着被拋棄,十月份苔絲去棱窟槐做苦工,第二年四月再次成爲了亞雷?德伯的情婦。五月份,安璣?克萊歷盡艱辛終於找到苔絲,苔絲親手殺了亞雷?德伯,與安璣一起逃走,過了幾天,苔絲被捕入獄,七月份被處以“典型”。苔絲人生三次重大經歷在時間上被哈代劃分爲三個大圓圈,第一個圓圈講的是苔絲與亞雷?德伯的糾葛;第二個圓圈則是關於苔絲與安璣?克萊的愛情及婚姻;第三個圓圈是苔絲再陷深淵和她最終的反抗和滅亡。三個大圓圈將苔絲五年的悲劇歷程及最終命運囊括在了其中,這就是《德伯家的苔絲》在時間上的一個“圓圈型”敘事結構。

其次,在空間結構上,《德伯家的苔絲》同樣採用的是“圓圈型”的敘事結構。小說中故事發生的空間並不是僅僅侷限在同一個地方,而是不斷延伸,包含了許多不同的地方,但這一連串的地方具有一種連續的整體性。在苔絲的人生旅途中,她每一次的起點都是她的家鄉馬勒村。每一次她都帶着滿心的希望外出謀生,結果都帶着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回到馬勒村,最終她被判處了死刑,回不到家鄉馬勒村,走向了最終的悲劇結局。苔絲的第一個人生軌跡可以歸結爲“馬勒村――純瑞脊――馬勒村”,她爲了緩解家庭的困頓局面,從家裏出發去純瑞脊與亞雷?德伯認親,結果被他誘姦,不堪屈辱的她回到了馬勒村,產下一子,孩子去世後經過兩三年的精心修養後,她想要逃離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一段新的生活。於是,苔絲開始了她的第二個生命旅程,這段旅程的路線圖可以歸結爲“馬勒村――芙侖谷――馬勒村”,她從馬勒村出發,來到芙侖谷的大奶牛場裏當擠奶女工,在那與安璣?克萊相愛、結婚並很快被拋棄,最終,苔絲帶着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回到了馬勒村。苔絲第三個人生軌跡則可以歸結爲“馬勒村――棱窟槐――馬勒村”,苔絲回到孃家後,被父母嫌棄,她的父親“覺得栽了跟頭,好不窩憋,連剛纔喝的那點使人高興的酒,也都無濟於事,都鼓不起他的興致來”B17面對這樣的窘境,苔絲覺得沒法再在家裏住下去了,“真沒想到,連在自己父母家裏,她的話,都會有人不信;她看到這種情況,就對這個地方非常討厭起來,任何別的情況不會讓她這麼討厭自己的家。”B18,於是再次離家,到棱窟槐做苦工,不久母親病重,她又回到了馬勒村。苔絲最後的路程可以歸爲“馬勒村――沙埠”,回家後不久,苔絲的父親去世了,全家被趕出了馬勒村,無家可歸的她最終又做了亞雷的情婦,她被帶到到沙埠,再一次陷入火海。這時,回心轉意的安璣?克萊找到了苔絲,苔絲親手殺死了亞雷,跟着克萊逃跑,後來在懸石壇被捕入獄,最終被處以死刑,從此苔絲消失在了這個殘酷的世界上,再也回不到家鄉馬勒村了。

從古至今,圓圈就被認爲是最完美的形象,這一方面是由於其簡單圓滑的形狀,另一方面則正如赫拉克利特的所說:“在圓圈中開端和結尾是同一的”。哈代採用“圓圈型”的時空敘事結構是有其深意的。“美國文學理論家威爾賴特指出:在偉大的原型象徵中最高於哲學意義的也許就是圓圈及其最常見的意指性具象――輪了。”B19哈代將小說中的時間和空間設計成這種“圓圈型”的結構模式,是想通過這一個個圓圈來告訴讀者,無論苔絲走的有多遠,她最終都會回到原點,無論她怎樣與命運抗爭,她都不可能擺脫走向滅亡這一悲劇結局。同時,這種“圓圈型”的敘事結構使得小說的揭露主題更加的鮮明起來,哈代想通過這種敘事結構告訴讀者:苔絲的命運光靠她個人的努力是無法擺脫的,只有她所處的那個社會有根本的改變,她纔可能免於災難,這使得《德伯家的苔絲》中的宿命色彩和悲劇氛圍變得非常強,讓主題變得明晰了起來。小說的這種“線條型”與“圓圈型”相結合的敘事結構的運用無疑與哈代對建築藝術的喜好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1] 陸貴山,周忠厚.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選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第251頁.

[2] 馮維.《危機》的敘事藝術下的多彩人物[J].北方文學,2011,9,第18頁.

[3] 徐岱.小說形態學[M].浙江: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第48頁.

[4] 鄭克魯.外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296頁.

[5] 王小瓊.《愛情是謬誤》敘事風格解讀[J].青海名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第1頁.

[6] 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256頁.

[7] 哈代.德伯家的苔絲[M].張谷若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第112頁.

[8] 徐江青.論《德伯家的苔絲》的兩種結構模式[J].韶關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第29頁.

[9] 曹婧.論巧合在哈代“性格與環境小說”中的敘事功能[D].上海師範大學,2009,第12頁.

註解

① 陸貴山,周忠厚.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選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第251頁.

② 馮維.《危機》的敘事藝術下的多彩人物[J].北方文學,2011,9,第18頁.

③ 徐岱.小說形態學[M].浙江: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第48頁.

④ 鄭克魯.外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296頁.

⑤ 王小瓊.《愛情是謬誤》敘事風格解讀[J].青海名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第1頁.

⑥ 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256頁.

⑦ 哈代.德伯家的苔絲[M].張谷若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第112頁.

⑧ 同⑦,第146頁.

⑨ 同⑦],第112頁.

⑩ 同⑦],第112-113頁.

B11 同⑦,第577頁.

B12 同⑥,第248頁.

B13 徐江青.論《德伯家的苔絲》的兩種結構模式[J].韶關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第29頁.

B14 同B13,第29頁.

B15 同B13,第31頁.

B16 同⑦,第154頁.

B17 同⑦,第382-383頁.

B18 同⑦,第383頁.

B19 曹婧.論巧合在哈代“性格與環境小說”中的敘事功能[D].上海師範大學,2009,第12頁.

  賞析《德伯家的苔絲》論文篇3:《對《德伯家的苔絲》中的苔絲悲劇分析》

摘 要: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著名小說家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女主人公苔絲儘管聰明美麗、勤勞善良,但是作爲被害者的她最終卻被送上了絞架。許多評論家認爲命運是導致苔絲悲劇的根本原因。的確,命運在一定程度上釀成了苔絲的悲劇。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直接或間接造成了這場悲劇。本文在此進一步分析造成她悲劇命運的根源。

關鍵詞: 《德伯家的苔絲》 苔絲 悲劇 原因

《德伯家的苔絲》是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過講述美麗、純潔、善良的女孩――苔絲悲慘的一生,表達了對英國下層階級,特別是農村婦女在道義上的深切同情。善良的苔絲本應該享受甜蜜的愛情和幸福的婚姻,可是事與願違,她的人生之路充滿了崎嶇與坎坷。下面我主要談談造成苔絲悲劇的原因。

一、苔絲的悲劇首先來自社會

在小說中,苔絲是一位純潔的女性,她性格不存在任何導致悲劇的缺陷。她在無知的情況下被亞雷侵犯,成爲一名受害者,但等待她的不是社會的同情和憐憫,而是人們異樣的眼光和唾棄。由此,苔絲與命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鬥。苔絲竭盡全力擺脫縈繞在腦海中的不光彩的過去,奮力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但這一切都無果而終。她被世俗和社會打上罪人的烙印,並屢次被侵犯她的人設計陷害。更可悲的是當侵犯者――亞雷逍遙法外時,苔絲卻獨自承擔所有的不公。最終,絕望中的苔絲刺死了亞雷,併爲此付出寶貴的生命。哈代似乎藉此表達:每一個人都是命運手中的玩物,命運主宰一切。在與命運的交鋒中,人始終處於劣勢。

首先,苔絲先在正確的時間遇見了錯誤的人,隨後又在錯誤的時間遇見了正確的人。當她拼命地牴觸錯誤的人的時候,命運並沒有就此放過她。錯誤的人影響了苔絲的整個人生。而當她遇到正確的人時,殘酷的命運甚至連坦白的機會都不曾給予苔絲。當苔絲在婚前試圖向安吉爾告知不光彩的過去時,她的坦白信竟然陰差陽錯地被塞到地毯之下。繼而更爲殘酷的是當苔絲放棄了希望,屈從於亞雷後,安吉爾又悔過自新,前來與苔絲重歸於好。讀者似乎可以透過字裏行間看到一雙無形的手――命運――將苔絲玩弄於股掌之中。

苔絲自始至終都承受着社會世俗對她的束縛和偏見。苔絲在被侵犯後回家不久,她與所謂的表哥不正常的關係就在馬勒村中迅速傳開。鄰居們紛紛對她的所謂不道德的行爲表示蔑視,甚至連苔絲的朋友都認爲她不是原來的苔絲了。苔絲竭力擺脫過去的陰影,不受流言蜚語的干擾,所以她每日的放鬆活動僅僅侷限爲日落後林中的散步。苔絲的新生兒在沒有受洗禮的情況下夭折了,苔絲的父親拒絕爲其請牧師,因爲他認爲苔絲和她的孩子已經使他們高貴的家族蒙羞,不應該再讓牧師刺探他的家事。爲此苔絲不得不自己爲孩子洗禮。在苔絲的父親去世後,可怕的世俗觀念又使他們被迫搬離住處,無家可歸。

其次,苔絲的悲劇命運和她的經濟貧困緊密相連。在人與環境激烈的衝突中苔絲的命運必然是悲慘的。苔絲生活在英國資本主義侵襲農村並毒化社會氣氛的維多利亞時代。她雖然勤勞善良、聰明美麗,但作爲一個勞動者,一個無權無錢的農業工人,社會地位低下,自然會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壓迫和凌辱。隨着資本主義的入侵,那些自食其力的佔有少量土地和生產資料的農民不得不隨之破產。苔絲家中的老馬被郵車撞死後導致了家中經濟生活的改變。在無路可走之下,苔絲不得不委身亞雷。

再次,不公正的法律制度是導致苔絲悲劇的一個因素。在資本主義社會裏,法律制度都是以維護剝削階級的利益和承認剝削階級壓迫人民的權力爲前提的,是爲維護其反動統治服務的。亞雷在鄉野稱霸,爲非作歹,卻受到法律的保護,而苔絲卻被判處死刑。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反動性,表明下層階級的小人物在社會中是不可能得到公正待遇的。

第四,苔絲的毀滅與僞善的宗教緊密相連。亞雷這個僞善的人物揭露了僞善的宗教。他是依靠商業致富的資產者和暴發戶,是一個“肉慾的人”。他設下圈套引誘了苔絲,卻利用《聖經》的典故把責任推到苔絲身上。後來他還居然變成了一個勸人行善的牧師。可見,在資本主義社會,宗教只是反動統治階級麻醉、欺騙和愚弄勞動人民的一種工具。馬克思曾經指出:“__帶有假仁假義的烙印。”宗教爲資產階級凌辱和玷污婦女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

最後,苔絲是資產階級虛僞道德的犧牲品。作品中安吉爾就是資產階級虛僞道德的體現者,他雖然是個有開明思想的知識分子,但他心理深層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他自己也有過放蕩行爲,並得到苔絲的原諒,但他卻不肯原諒原本無辜的苔絲。本階級的印記深深地烙在他的靈魂深處:“身份不一樣,道德觀念也不一樣。”他還用傳統的貞操觀來看待一個女人的純結與否,對苔絲沒有絲毫的同情,置苔絲於痛苦絕望之中,使苔絲被迫回到亞雷的身邊。安吉爾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虛僞的資產階級道德把苔絲推向了悲劇的深淵。

二、苔絲的悲劇與她的性格有關

每個悲劇的主人公都會有自然性格和社會性格。那麼什麼是自然性格和社會性格呢?自然性格是指人類作爲自然的一種內在品質、人性品質的集合:社會性格則是指人的內在品性在繁複的社會關係中的延伸、發展、變化,甚至於扭曲的綜合體。

苔絲是哈代塑造的一個全新的婦女典型。她一方面敢於反抗傳統道德和虛僞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徹底擺脫傳統道德對自身的羈絆。特別是後者與她的悲劇命運直接相關。

苔絲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殘存於農民身上的某些舊道德和宿命觀點使她在反抗傳統道德時顯出了軟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輿論、傳統道德迫害的同時,又用這一道德標準來靜觀自己,認爲自己是有罪的。“她把自己看作一個罪惡的化身”,“她老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她的情形,不敢擡頭見人”,她比別人更不能忘記自己的恥辱。苔絲正是這樣用一張自己織成的道德羅網把自己束縛起來。其實,她的自我束縛意識有其深刻的歷史基礎,是整個社會意識的具體表現。苔絲作爲一定歷史時期的個人,必然會形成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意識和道德觀念,她的思想和行動也必然會受到時代和社會意識的制約。

在作品中,哈代通過設置許多偶然巧合的情節讓人感到苔絲的一生好像都是命運在作祟,是命運把她一步步推向悲劇的結局。其實不然。因爲偶然性與必然性緊密相連,偶然性是許多社會必然性與自然必然性的交叉點,是必然性的一種反映。生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苔絲,其悲劇命運是社會規律的必然反映。

哈代在作品中用“一道深不可測的鴻溝”暗示了苔絲的悲劇是由當時的社會造成的。他通過法律判處苔絲死刑的描寫,把主人公毀滅的真正原因從神祕的命運移到了現實世界。盧那察爾斯基曾指出:“天命是由各種社會情況、疾病、災難等幻化出來的,同時它也是人們的一種心理現象。”可見,導致苔絲悲劇的不是盲目的無從追究責任的命運,而是環境和社會的力量。

綜上所述,苔絲的悲劇既有社會的因素,又與她的性格有關,但這些因素都與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有着直接的聯繫,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反映。她的毀滅是必然的,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無法避免的。正如前蘇聯文學批評家阿尼克斯特所說:“苔絲招致毀滅的真正原因是屬於現實的性質,女主人公的貧苦和無依無靠,社會上盛行的社會風習――這些情況都決定了這個女子的悲慘命運。”這句話也正指出了苔絲悲劇的根源是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貧窮是導致苔絲去認本家的最直接的原因。得知自己有高貴的血統後,苔絲的父親便洋洋自得。看着喝得爛醉的父親,苔絲不得不替父半夜趕路送蜂箱。途中,苔絲和弟弟都睡着了,突然她們被一件不幸的事情驚醒了,她們的馬車和郵車相撞,這個事故要了馬的命。苔絲是唯一清楚沒有馬將會有什麼後果的人,她羞愧萬分,嚴厲地責備自己。此時,除了那所謂的貴族血統之外,他們家真的是一無所有了。

帶着內疚,她聽從了母親的建議幫助家庭克服由貧窮所帶來的困難。在安吉兒遠去巴西后,苔絲重返貧窮的家照顧家人。而父親的去世使她們雪上加霜。貧窮迫使苔絲不得不再一次屈服於亞雷。苔絲家境的貧寒由很多因素造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雙親失職。苔絲的父親是個酒鬼。苔絲雖然僅僅十七歲,但是作爲家中長女,她不得不承擔養家餬口的重任。父母的失職不僅使苔絲的家庭深陷貧窮,而且最終變相地引發了一系列的不幸。苔絲的父親一知道自己屬於曾經高貴輝煌的家族,便自恃清高。此時苔絲的母親非但不規勸丈夫,反而由此產生讓苔絲去認本家,然後趁機嫁給有錢人的愚蠢想法。當苔絲受到侵犯並拒絕嫁給亞雷後,苔絲的母親感到非常沮喪和失望,她不停地抱怨苔絲只顧着自己,不爲家裏人着想。她甚至責備苔絲說如果不想嫁給亞雷就應當更小心一些。苔絲的母親從未考慮過造成這一切的根源是她從來沒有警告過苔絲她所面臨的危險。

三、苔絲的悲劇與兩個男性――亞雷和安吉爾息息相關

亞雷認爲女性僅僅爲男性的玩物而已,他對苔絲的追求更多是出於佔有慾和肉慾;而安吉爾則相反,他對苔絲的看法太過理想化,他更多的是從精神層面理解苔絲,並拒絕去更真實深刻地瞭解苔絲。亞雷的引誘從肉體上毀了苔絲,他像鬼魂一樣無時無刻不煩擾苔絲,這種煩擾使苔絲羞於見人,不能像其他人一樣正常地生活下去。迫不得已,苔絲遠走他鄉,去一個無人認識她的地區。即使這樣,她不光彩的過去也總是縈繞她心頭,使她無法釋懷。

對於安吉爾,苔絲渴望得到他的愛。愛情像甜蜜的毒藥一樣讓苔絲欣然接受並毀其一生。愛情的甜蜜使苔絲和安吉爾暫時忘卻了各自的煩惱。當安吉爾得知苔絲與亞雷的過去後,那份真摯的愛情就轉化爲苔絲不得不獨自享用的毒藥。苔絲苦苦哀求安吉爾原諒自己,所得到的僅僅是安吉爾狠心的拒絕。苔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女孩,但是她在精神層面極度依賴安吉爾。在內心深處,苔絲相信安吉爾比她高貴,認爲他所說的一切都是正確的。表面上看,安吉爾比亞雷好上百倍,但是他給苔絲帶來的傷害卻遠遠超過亞雷。安吉爾拒絕原諒使苔絲悲痛欲絕。在沒有安吉爾的日子裏,爲了生存,苔絲不得不去夫林庫姆農場做工。在那裏,一方面,苔絲要忍受農場主的壓榨,另一方面,苔絲要竭力抵抗亞雷的屢次引誘。儘管如此,苔絲依舊保留對安吉爾的愛,並不斷地批判和責備自己。雖然峯迴路轉,安吉爾最終回到苔絲身邊並意欲與其重歸於好,但一切對於苔絲來說都太遲了。苔絲已經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投向亞雷的懷抱。面對前來心懷悔意的安吉爾,苔絲內心再次燃起對他的愛,這種令人窒息的愛連同苔絲對亞雷的憤怒在瞬間爆發,導致苔絲將亞雷刺死以證明她對安吉爾真誠的至死不渝的愛。

在小說《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承受巨大的困苦,她渴望擺脫過去的陰影和生活的不幸。但是她的每一次艱難的抉擇都使她的處境每況愈下。很顯然,苔絲的悲劇不單是由命運造成的,其他一些重要的原因,比如她的自尊、性格,世俗偏見,社會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這一悲劇。苔絲的死不是命運偶然而是在內外因的相互作用下,美麗、純潔、善良的女孩苔絲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參考文獻:

[1]燾宇主編.哈代創作論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2]程春蘭.挑戰道德的純潔:評哈代筆下的苔絲[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5).

[3]侯維瑞.現代英國小說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4]康正果.女權主義文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5]卡爾?雅斯貝爾斯著.亦春譯.悲劇的超越[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猜你喜歡:

1.淺談對《苔絲》兩種譯本的比較研究

2.關於英國文化的論文

科研論文寫作規範

4.英美文學論文範文

5.關於英美文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