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文勵志文章 > 中國經典好聽的歌曲有哪些

中國經典好聽的歌曲有哪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中國音樂的發展也是比較好的,其中就出現了許多的傳世名曲,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本站小編就來爲大家推薦的中國經典好聽的歌曲,歡迎參閱!

中國經典好聽的歌曲有哪些

中國經典好聽的歌曲

一,《關山月》

漢代樂府歌曲之一,屬於“鼓角橫吹曲”,是當時守邊將士經常 在馬上奏唱的。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爲之填寫新詞,內容是抒寫作 者感懷古代邊防戰士的艱難困苦,藉以非議唐代統治的窮兵黜武, 有反對侵略戰爭的意思。現存《關山月》的曲譜,比較早的是1768 年日本的《魏氏樂譜》,據說爲明朝末年避難於日本的魏侯所傳。歌詞就是李白填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1931年刊 行的《梅庵琴譜》中收錄有《關山月》一曲,音調與《魏氏樂譜》不同, 而調式和氣韻相近,但無歌詞。50年代初,夏一峯、楊蔭瀏等將李 白的歌詞重新配曲歌唱,並得以流傳。這首歌曲純樸自然,帶有北 方民歌的風味,它慣用同音重複,並配以大起大落的連環樂句進 行,既顯示出琴歌的特色,又比較貼切地體現了原詩豪放的氣質和 感懷的情調。

二,《胡笳十八拍》

漢末著名文學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兒蔡琰(文姬)在兵亂中被 匈奴所獲,留居南匈奴與左賢王爲妃,生了兩個孩子。後來曹操派 人把她接回,她寫了一首長詩,敘唱她悲苦的身世和思鄉別子的情

懷。全詩共18段,譜寫成套歌18首。據郭沫若說,突厥語稱“首” 爲“拍”,18拍即18首之意。該詩是她有感於胡笳的哀聲而作,所 以就叫做《胡笳十八拍》或《胡笳》。原是琴歌,但魏晉以後逐漸演 變成爲兩種不同的器樂曲,稱《大胡笳鳴》、《小胡笳鳴》。前者即 《胡笳十八拍》的嫡傳c唐代琴家黃庭蘭以擅此曲著稱。李欣有 《聽董大彈胡笳》詩:“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 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就是對該曲內容的概括。現存曲譜最 早見於1425年刊行的《神奇祕譜》本,稱“大、小胡笳”,都是無歌詞 的器樂曲。可唱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初見於明萬曆三十九年 (1611年)孫丕顯所刻的《琴適》中,也就是現在最流行的譜本,其 歌詞即文姬所作的“我生之初尚無爲……”。音樂基本上用一字對 —音的手法,帶有早期歌曲的特點。

三,《陽關三疊》

該曲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609—759)的詩譜寫的一首琴歌。 王維這首詩在唐代就曾以肷曲形式廣爲流傳,並收人《伊州大麴》 作爲第三段。唐末詩人陳陶曾寫詩說歌是《伊州》第三篇,唱首 右丞征戍詞。”說明它和唐代大麴有一定的聯繫。後來又被譜人琴 曲,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王維的詩是爲友人去關外服役而作: “渭城朝雨彳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 無故人。”入琴曲後又增添了一些詞句,加強了惜別的情調。據清 代張鶴所編《琴學入門》(1864年)的傳譜,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 用一個曲調作變化反覆,疊唱三次,故稱“三疊”。每疊又分前後兩 段,前段除第一疊加“淸和節當春句作爲引句外,其餘均用王維 的原詩。後段是新增的歌詞,每疊不盡相同。從音樂角度說,後段 有點類似副歌的性質。這首琴歌的音調純樸而富於激情。充分表 達出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那種無限關懷留戀的誠摯情感。

四,《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是北宋詩人蘇軾根據民間曲調《念奴嬌》填寫的一首獨唱歌 曲,《念奴嬌》這個詞牌最早的歌詞可能和唐代歌女“念奴”有關, 故有此名.:“念奴”是唐玄宗時“梨園”裏最著名的女歌手之一。據 詩人元稹說,當時宮廷每年會宴百官,必有音樂歌舞表演,但是累 日之後,萬衆喧譁,常常弄得舞臺上的演出無法繼續下去,於是玄 宗便下令叫念奴出去歌唱當中宮太監高力士向大家宣佈這個節 目時,臺下馬上就安靜下來了。這彳、詞牌自五代以來即已流行,有 不少人爲之填寫新詞。其中以蘇軾這首詞最能體現原調“高亢豪 邁”的精神而受到人們的重視,當時就有所謂“須關西大漢,銅琵 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的評語<.蘇拭這首詞是他被貶黃州,遊 覽傳說中的“三國周郎赤壁”時寫的。面對如畫的江河,緬懷古代 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想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爲朝廷所見容,而今 華髮早生,一事無成,不禁感慨萬端,發出了人生如寄的悲嘆,但整 個基調是健康昂揚的。曲調見於《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1746 年)。曲爲散板,按詞調傳統由兩個樂段(即上、下片)組成,後樂段 基本上是前樂段的發展,既有對比,又有聯繫,其整體情緒的起伏 均與歌詞密切結合,具有雄健豪放的氣質和濃厚的古典風格。

五,《古怨》

該曲是南宋作曲家姜白石⑴55-1221)爲探索古代“側商調” 而創作的一首琴歌。“側商調”即隋唐時期流行的“燕樂調”,其音 階特點是引用降7。作者姜白石是一位愛國詞人和音樂家,常常 自己作詞並譜曲,稱爲“自度曲”。他的作品大都是長短句的詞體 歌曲,琴歌《古怨》則採用騷體,可能是他晚期的作品。當時宋朝偏 安江南,對金人強佔北方領土採取不抵抗政策,並對辛棄疾等抗戰 派愛國將領進行鉗制和打擊。白石有感於國土淪亡,世事昏黯,聯 系自己悽苦的身世,因借“古怨”爲題,創作了這首歌曲,以寄託他 的怨恨的悽情。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包括前奏、唱段的間奏,都用

同一曲調,而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前奏用七絃琴高低八度跳進 的特有手法,在唱段中則形成連續的同音進行,顯示出琴歌的風格 特點。第二段是發展段,一開始即進行大二度暫轉調,並以較堅定 的節奏,表現作者對“世事兮何據,手翻乎雲雨”的憤慨。第三段再 現首段音調後,變波浪式下行直到最低音,情緒十分低沉,描寫一 個“弦欲絕兮聲苦.滿目江山兮淚沾履”的動人情景。接着轉人尾 聲君不見,年年汾水上兮一惟秋雁飛去! ”作者借唐代李嶠詩 抒發對北土淪亡不得恢復的感慨。音樂以連續的同音進行開始, 然後轉人高音區。伴奏用泛音奏出,悠然遠逝,令人感慨萬端,惆 悵無窮。

中國好聽的歌曲

1,《揚州慢》

南宋時候,金主完顏亮於1161年人侵揚州重鎮,使這個“淮左 名都”遭到嚴重破壞,久久不能恢復。15年後,作曲家、詩人姜白 石路過此地,看到一片蕭條的景象,懷着對侵略戰爭的厭惡之情, 創作了這首歌曲。因歌詞采用“慢詞”格式,故名《揚州慢》。歌曲 描寫原本十分繁華的揚州,經過金兵掠奪,變得一片荒涼,到處野 麥叢生,人煙稀少,村池荒廢。黃昏時候,靜寂的古城不時傳來悲 吟的軍號聲,更增添了無限蒼涼之感。作者感慨地說,如此景象, 即使大詩人杜牧在世,也將驚歎而無法用筆墨來表達和描述的。 昔日遊人如梭,而今二十四橋仍在,橋邊的紅芍藥花依然年年開 放,可是有誰來欣賞呢!《揚州慢》屬古音階調式,音調質樸而又富 於激情,行腔自然,結構嚴謹。上下片各四句,結音都是丨、3、6、1, 安排得很有層次。歌曲的旋律動向和語調傾向大體一致,而又服 從於內容的需要和感情的抒發。如“自胡馬窺江去後”的激動情 緒,和“波心蕩,冷月無聲”等處的慨嘆,都能在音調中得到很好的 體現,給人以相當深刻的印象。

2,《蘇武牧羊》

此曲約產生於辛亥革命後三四年,流行於二三十年代。傳說 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學教師內容採自古代歷史故事:漢武帝時,中 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貴族囚禁冰窟逼降,他飲雪吞氈, 堅決不從< 後來又把他送到北海邊上放牧公羊,說要等公羊生子 之後才能放他回朝。蘇武不顧威脅利誘,不怕艱苦折磨,堅持19 年而終不屈服歌詞爲長短句,音樂也仿照詞調傳統作上下闕處 理,除第一句引子外,上下闕的曲調完全相同樂曲採用民間“背 工調”手法,用清角音4而不用角音3,顯示出北方民間歌曲的風 格其中“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兩句則改用3而不用4,與前 後形成調性調式上的對比,加強了堅定誠摯的情感此曲雖用古 代題材,但卻寄託着當時人民羣衆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 全曲音調流暢,內容通俗,感情深切,因而流行較廣。

3,《淒涼犯》

南宋詞人、作曲家姜白石詞曲。1191年,白石訪問邊防要地 合肥正當深秋時節,城內一片蕭瑟,戰馬不時發出嘶叫之聲。出 城四望,到處是荒煙野草,十分淒涼黯淡。白石感觸甚深,因借琴 曲中的淒涼調意,創作了這首歌曲£此曲按一般詞調分上下兩闕, 由於兩闕內容不同,所以在音調上有較多的變化。上闕描寫“邊城 離索”的荒涼景象,戰馬嘶嗚的戍樓不時響起的號角聲,勾起了作 者對當年抗敵將士“迤邐度沙漠”的懷想。爲了表現煩悶而激動的 情緒,曲中運用了連續的垛句進行和下四度“犯調”手法(由g羽調 轉爲g商調)。曲名“淒涼犯”即由此而得。下闕用“追憶,西湖上 小艇攜歌,晚花行樂”的另一情景來作對比,表現作者對侵略戰爭 的憎惡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曲中亦採用了與上闕相同的犯調手 法,但不用垛句,情緒起伏的弧度亦較小,並一直持續到末段轉回 原調。全曲結構完整,音樂伴隨情緒的發展很有邏輯;在調性、調 式的對比和段落銜接等方面也處理得相當自然,並做到了爲表現樂曲的感情內容服務,是白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中國比較經典的歌曲

1,《木蘭辭》

此作品原是產生於南北朝時期的一首敘事詩,寫愛國女英雄 木蘭(傳說姓花)從軍的故事。北魏年間,可汗大點兵,民間女子木 蘭假扮男裝,代父應徵,馳騁疆場,轉戰十年,立下輝煌戰功。當勝 利回師時,堅決不受朝廷封賞,而提出“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 鄉”的要求。詩中塑造這一熱愛國家、不圖富貴榮華的英雄形象, 千百年來,一直爲人們所傳頌。辛亥革命後不久,《木蘭辭》被譜成 歌曲流傳,在當時國難深重、帝國主義橫行的歷史條件下,很受羣 衆歡迎。此曲音樂基本上用敘事常見的上下句結構作變化發展而 成。風格清新,音調流暢,感情樸實親切。全曲大體可分爲兩部 分,前部以五聲音階爲主,後部較多運用“二變”。特別從“爺孃聞 女來”以後,常因強調四度音而產生轉調效果,對於渲染木蘭返家 時與父母姐弟團聚的歡樂氣氛有幫助。

2,《滿江紅》

宋、元時期最流行的詞牌之一。現行曲牌本來是和元代薩都 刺的詞<滿江紅?金陵懷古》配在一起的,20年代中,楊蔭柳先生將 它與相傳爲岳飛所作的《滿江紅》詞相結合而得以廣泛流傳。岳飛 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將,後遭投降派秦檜誣陷而被殺害。這首詞 描述他回憶過去轉戰南北的艱苦歲月,想到而今卻是“三十功名塵 與土”,靖康之恥猶未報雪,發出“臣子恨,何時滅”的感嘆,並表達 了堅持“收復舊山河”的壯志和決心。歌曲音調淳厚,節奏穩健,感 情昂揚而壯烈。全曲由兩大段組成,稱爲上、下片,下片的曲調基 本上是上片的反覆,只第一句略有變化,稱爲“換頭”,是詞調音樂 中最典型的曲式結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