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翻譯 > 論語英譯:辜鴻銘譯文賞析

論語英譯:辜鴻銘譯文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論語》是古代文化典籍的代表著作,出現過許多譯本。今天英大選取了辜鴻銘先生的譯本進行重點討論。他的譯文很大程度保留了原文的意思。雖然偶爾存在表達偏差,但不影響理解,表達流暢,即使只讀英文,也能收穫頗豐。

論語英譯:辜鴻銘譯文賞析

辜鴻銘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號稱“清末怪傑”,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他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併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君子不器。——《論語·爲政篇》

含義: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

英譯:A wise man will not make himself into a mere machine fit only to do one kind of work.

解析

在孔子心目中,君子具有理想人格,君子論也曾多次出現在《論語》中。關於這一點,我們在《論語》中的君子與小人探討過。

孔子對“君子不器”的解讀是,君子應該擔負起治國安邦的重任,博學多識,具有多方面的才幹。而不是像器具一樣,侷限於單一的才能。後來者對它的解讀很多,但都沒有脫離這層意思的根本。辜鴻銘的翻譯也圍繞上述解讀展開。

這裏要說的是譯文對“器”的處理,據時間判斷,原文中的“器”是指器具,當時並不存在機器的概念。但等到翻譯時,機器時代來臨,器具的概念已經弱化了。所以辜鴻銘歸化和異化方式並用,將“器”譯成翻譯machine,而中心意思沒有偏差。如果換用tool或instrument也沒有錯誤。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含義:看見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英譯:When we meet with men of worth, we should think how we may equal them. When we meet with worthless men, we should turn into ourselves and find out if we do not resemble them.

解析:

這句話是許多人修身養性的座右銘。“見賢思齊”和“見不賢而內自省”是說榜樣的力量,同時也強調了自我約束和反省。

譯文中將“賢”和“不賢”分別譯作“men of worth”和“worthless men”,而“思齊”和“內自省”則是“think how we may equal them”和“turn into ourselves”。同時,辜鴻銘在“內自省”後增譯了find out if we do not resemble them,方便讀者理解原文。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含義:志士仁人,沒有爲了求生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身來成全仁的。

英譯:A gentleman of spirit or a man of moral character will never try to save his life at the expense of his moral character: he prefers to sacrfice his life in order to save his moral character.

解析:

這句話也是成語“殺身成仁”的出處。“仁”是孔子心目中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準則。在他眼中,志士仁人不會損害仁德而貪生怕死,反而會捨生忘死以求仁義。

辜鴻銘沒有將志士仁人作爲整體翻譯,而是分別譯作“a gentleman of spirit”和“a man of moral character”。中心詞“仁”則被譯作“moral character”,這與孔子的思想相符。在古代,“仁”並非現在常說的“仁慈”,而是更多地指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爲政》

含義:

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有危害。

英譯:

Study without Thinking is labour lost. Thinking without study is perilous.

解析:

關於這句話,錢穆、楊伯峻等人曾給出不同解讀,前半句“學而不思則罔”幾乎沒有分歧。不同點在於對“殆”的理解,這裏的譯文更貼近錢穆先生的解釋,perilous對應“危險的,有害的”。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含義: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後纔可以成爲君子。

英譯:It is only when the natural qualities and the results of education are properly blended, that we have the truly wise and good man.

解析:

成語“文質彬彬”出自這句話,它的上文提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表示“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要中和地恰當好處才能成爲君子。

譯文沒有將“質”等同於“質樸”,譯作natural qualities更多地指人的本質;“彬彬”指相雜適中的樣子,即譯文中的“properly blended”。因爲前文提及了文和質,所以在翻譯“君子”時沒有用gentleman一帶而過,用truly wise and good man表述得更爲精準。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爲政》

含義: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纔是真正的智慧。

英譯:To know what it is that you know, and to know what it is that you do not know,----that is understanding.

解析:

孔子的大智慧由這句話可見一斑,承認有所知、有所不知,是對的態度,也是最聰明的態度。

一味地標榜自己知曉天下事,不但不會進步,反而會被他人戳穿。承認自己的部分“無知”,才能更好地學習。在辜鴻銘的譯文中,講這句話表述爲“瞭解你所知道的,瞭解你所不知道的”,雖略有偏差,但本意沒有改變。

除了上述的句子,你還想知道哪些論語句子的譯文賞析呢?留言告訴英大吧,咱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