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翻譯 > 外語法語翻譯常見錯誤

外語法語翻譯常見錯誤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法語屬於印歐語系羅曼語族,羅曼語族包括中部羅曼語(法語、意大利語、薩丁島(Sardinia)方言、加泰羅尼亞(Catalunya)語等)、西部羅曼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與東部羅曼語(羅馬尼亞語等)。是繼西班牙文之後,使用者人數最多的羅曼語言之一。現時全世界有8700萬人把它作爲母語,以及其他2.85億人使用它(包括把它作爲第二語言的人)。法文是很多地區或組織的官方語言(例如聯合國、歐洲聯盟)。法國法語和加拿大法語是世界上兩大法語分支,它們之間有很大區別。

外語法語翻譯常見錯誤

摘要:翻譯練習是檢驗學生是否能夠綜合運用課文所學詞彙、短語、句型以及表達方式的有效途徑。由於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在進行法漢翻譯練習時總會出現一些類似的錯誤。論文旨在對學生翻譯練習時的常見錯誤及其原因進行歸納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課後翻譯練習、結構不對等、文化不對等

  一.引言

儘管課後翻譯練習是針對課文所學重點詞彙、短語、句型以及表達方式而設的句子及少量短文翻譯,學生更多隻是在模仿原文的基礎上細節稍作改變,但由於影響“這種遷徙活動”的因素甚多,學生在進行課後翻譯練習時仍然會出現很多錯誤。在幾年的法語執教過程中,筆者觀察到學生在進行課後翻譯練習以及課文翻譯時所犯錯誤往往帶有一些共同性。

  二.幾種常見錯誤類型

  1.忽視語言結構差異

“漢語在重意、重神、重風骨、重凌虛的傳統哲學、美學思想影響下,形成了一種注重內在關係,隱含關係,模糊關係的語言結構素質。”(劉宓慶,2006:241)。因此,學生很難靈活地在兩種語言間自由轉換。法譯漢時,面對法語從句、特別是複雜的從句,即使沒有詞彙困擾,很多學生即使明白意思,卻無法通順準確地用漢語表達出來。而漢譯法時,學生往往絞盡腦汁用一個法語簡單句來翻譯一個“看似簡單的”漢語簡單句。

2.忽視語法、時態差異

漢語習慣通過副詞“已經”、助詞“了”、“在”、“將”等或時間狀語來描述過去、現在、將來的事情,而法語則通過各種時態來表示過去、現在、將來,學生在法漢互譯時往往忽視這種差異,無法正確理解或使用法語的各種時態。

  3.忽視文化差異

由於中法兩國文化差異,“譯者要力求去理解用另外一種文字所表達的含義,當然也要去理解那種文化及其社會”。而學生在翻譯時往往停留在原句的表面意思,想當然地信筆直書。由於欠缺對語境、兩國文化差異等的考慮,因而造成誤譯。

  三.原因剖析

漢語和法語分屬不同的語言體系,兩者的文字系統和語言結構都相去甚遠。法語學生在進大學之前法語零基礎,他們對兩種截然不同語言的學識和認知水平在日常的學習中從無到有逐漸培養,非常有限,這也是其進行翻譯練習時犯上文所述錯誤的根本原因。而學識和認知水平的限制主要體現在無法正確處理兩種語言間的語言不對等和文化不對等兩個方面。

  1.語言的不對等

“思維方式、思維特徵和思維風格是語言生成的哲學機制”(羅順江、馬彥華,2004:1),法蘭西民族和中華民族的思維差異直接影響法、漢兩種語言的思維差異,使法、漢兩種語言在詞彙、結構、語法,以及寫作手法和技巧上都存在很多的不對等。如何處理這些不對等決定着翻譯的質量。法語學生,由於受生活環境和所受教育的深刻影響,他們的思維是非常漢化的,這種漢化的思維阻止他們正確處理兩種語言的不對等,因此無法順利完成法、漢兩種語言間的正確轉換。

例一:他去法國那年兒子還小,剛剛5歲,等到他再回國時,他兒子已經是個小夥子了。

誤譯:Son fils est encore jeune l'année où il part pour la France, il n'a que 5 ans. De son retour, son fils est devient un jeune homme.

正譯:Son fils était encore jeune l'année où il est parti pour la France, il n'avait que 5 ans. De son retour, son fils est devient un jeune homme.

在互譯時,習慣性使用漢語的思維模式和漢語言思維,而忽略兩種語言語法、時態的不對等,自然會造成誤譯。例一,在漢語中,能擁有物品的主語即可以是有生命的人也可以是無生命的物,而在法語中,這種情況主語卻只能是有生命的人。例二,漢語通過副詞、助詞等來表達時間概念,而法語卻是通過不同的時態來表示。將例句翻譯成法語時,若還使用漢語的語法結構和思維模式,就會造成誤譯。

例二:這封信讓我想起了外婆,是很多年前外婆的鄰居幫忙給我寫的。

誤譯:La lettre me fait penser à ma grand-mère, c'est son voisin m'a écrit pour lui il y a beaucoup d'années.

正譯:La lettre que ma grand-mère a fait écrire à son voisin il y a beaucoup d'années me fait penser à elle.

法、漢兩種語言結構上有很大的差異,這是造成學生無法兩語間通順、地道互譯的主要障礙之一。學生在法、漢互譯時,容易受原語結構的影響,而忽略使用目的語的表達習慣。例三是一個有兩個關係從句、一個現在分詞、一個直接引語的複雜長句,學生在翻譯成漢語時,依然勉強處理成和原句一樣的單句,把“qui fermait une grande salle remplie de meubles et d'objets”處理爲“une seconde porte”的定語,事實上這裏分解爲兩個短句更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例四的漢語原句是兩個短句,但翻譯爲法語時若還按照漢語句型結構就不恰當,而應用定語從句使表達更爲清楚邏輯。

例三:我們常去散步的那個公園非常大,佔地一百五十公頃。公園離我們家不遠,只有五分鐘的路。

誤譯:Le jardin où nous nous promenons souvent est un grand jardin, il occupe une surface de 150 hectares. Le parc n'est pas loin de chez moi, il n'a que 5 minutes à pied.

正譯:Le jardin où nous nous promenons souvent est un grand jardin, il occupe une surface de 150 hectares. Le parc n'est pas loin de chez moi, il faut 5 minutes pour y aller.

這個例子反映出學生在翻譯時的一個錯誤習慣--對句子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信筆直書。學生之所以將“只有五分鐘的路”翻譯成"il n'a que 5 minutes à pied",因爲其沒有根據上下文理解出真正的語意。不難理解,所謂“只有五分鐘的路”即“從我家到公園只要五分鐘”,

2.文化的不對等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歷史、環境、宗教信仰、社會制度等,這些不同的文化組成部分同樣也折射在文化的載體--語言上。正因爲法蘭西民族和中華民族在文化上存在諸多的不同,法、漢兩種語言也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不對等。由於對法國文化的不甚瞭解,因此不能處理兩國文化的不對等也是其不能準確翻譯的主要因素。

例四:…,une sorte de parapluie en effet, posé sur le dos,avec l'arbre au milieu. (馬曉宏《法語》第三冊第三課課文 P52)

誤譯:事實上,這是個傘狀物,背朝天放着,樹在中間。

正譯:事實上,這是個傘狀物,正仰面朝天放着,樹在中間。

根據以往所學關於介詞“sur”的含義,很多學生一定會想當然把“sur le dos”理解爲“面朝下,背朝上”。事實上,“sur le dos”是“仰面朝天”的意思。和漢語相反,法語是用“脊背”來表達“面朝上”這個含義。如果不瞭解這個文化差異,就不能正確處理此句中的不對等,也因此無法準確翻譯。

例五: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馬曉宏、林孝煜《法語》第二冊第六課課後習題第十二題1小題)

誤譯:Le villard Sai a perdu son cheval, c'est malheure ou bonheure?

正譯:A quelque chose, malheure est bon.

翻譯練習時,還經常會碰到如下情況。“語言文本的內容,一部分是由言語傳遞,另一部分是由文化來表達”(羅順江、馬彥華:2004:11)。由於法、中兩國語言文化的不對等,原語表達方式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在譯入語中是缺失的。學生的翻譯中國人能夠理解,但對於沒有相同文化背景,不知道“塞翁”典故的法國人而言,肯定不明所以。因爲“塞翁”的典故在法國文化中是缺失的,所以我們不如採取取意的方式,在法語諺語中尋找類似的俗語。

  四.對策

如上文所述,學生在翻譯練習中出現錯誤的根本原因在於其學識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增強,從而減少其在翻譯練習時的錯誤:1.介紹相應的翻譯理論。可引入最基礎的翻譯理論,理論指導實踐,讓學生在碰到同類問題時有理可據,有法可循;2.加強語法講解和練習。加強句法結構分析,力圖使學生真正理解句型,並且適當地加入長難句的結構分析方面的練習,讓學生逐步提高結構分析的能力, 從而真正掌握並學會使用;3.鼓勵學生廣泛閱讀。鼓勵學生涉獵各類中文,特別是法語文章,在增強見識的同時培養法語語感,逐漸形成法語思維。

  參考文獻:

[1] 俞苗. 翻譯實踐中的常見錯誤分析[J],海外英語,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