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商務英語 > 實用英語 > dmax什麼意思

dmax什麼意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dmax俗稱中國巨幕,想當年中國巨幕誕生的時候經歷了許多的挫折之後最好還是成功誕生了。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dmax什麼意思,供大家參閱!

dmax什麼意思
  dmax什麼意思

DMAX(Digital Max數字最大化)是由中國電影科研所和中影集團牽頭開發的巨幕電影放映系統。它由兩臺全球最亮點的比利時巴可DP2K-32B數字放映機、20/12米的2.4增益金屬銀幕、使用圓偏振系統和3D眼鏡以及線陣列環繞聲系統,配合大起坡、寬排距、低視點的座位設計。2012年4月,國產巨幕電影DMAX誕生,DMAX系統投入使用。

  dmax成本之爭

IMAX投入高回報慢 DMAX票價更優惠

“山寨”一詞,暗含省錢之道。除了能更好地利用起那些沒法在IMAX廳播放的3D大片,開源節流其實才是推動DMAX開發的重要動力。UME影城的材料也如此寫道:“不僅沒有了國外巨幕品牌的技術壟斷專利費用,還取消了與國外巨幕品牌進行高額的票房分成,並且在設備維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很熟悉的操作自己的系統,爲之進行維護與保養。”

IMAX電影作爲特種電影被引進內地,劉暉告訴記者,影院、院線和IMAX公司會以45:55的比例進行票房分成,其中55%歸後者所得,“如果票房超額完成比例還要上提,另外每年還有5萬美金的許可費用。”

《阿凡達》在中國狂收15億後,3D電影非IMAX不看的概念也被熱炒,IMAX中國公司2009年4月正式成立,僅與萬達院線就簽署了安裝75套系統的協議。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爲,在影院建設的角度來看,DMAX比IMAX更好;在《阿凡達》之前,IMAX系統在中國推廣得很艱難,原因之一是影廳建設成本太高,回收速度太慢:建設一個IMAX影廳大約需要1500萬到2000萬,16米高的巨幕對建築物也有特別的要求,但IMAX片源難以滿足影院的需求。

“DMAX的放映機一部大約100多萬,成本是IMAX的1/10。放映技術有普遍應用性,只要是數字拷貝就能在DMAX廳放。”劉暉說道。成本降低,對觀衆來說,意味着票價更便宜。

  dmax技術解析

山寨IMAX”像個“組裝電腦

這種號稱國產巨幕的技術其實正是由中國電影科研所、中影集團、UME影院管理集團共同研發與集成。它的放映設備參數與最廣爲人知的IMAX有不少相似之處:IMAX巨幕的標準尺寸爲22米寬、16米高,DMAX則採用了20米寬、12米高的2.4增益的進口巨型金屬銀幕,座位只比一般的IMAX廳少了十幾個。

《變形金剛3》上映引起國內放映機燈泡不夠亮的爭議,曾有業內人士透露有影院已經在安裝被稱作世界上最亮放映機的巴可DP2K-32B,DMAX影廳使用的正是這款機器。UME華星影城副經理劉暉也告訴記者,影廳配套裝備了兩隻大功率全頻環繞減震的揚聲器,採用Barco最新的11.1聲道,以求達到層次豐富、飽滿的音效。

DMAX出現後,主打巨幕的噱頭,不少人稱之爲“山寨IMAX”,也有影評人對其技術專利提出質疑。實際上,DMAX不像IMAX那樣擁有一套獨家開發的核心技術,它的基礎設備都自國外引進,相當於一套有最高配置的組裝電腦,“利用最高的數字水平,磨合其他的東西綜合而成”,劉暉說道,“DMAX不需要跟IMAX比,它們基於不同的理論基礎,對觀衆而言,有意義的區別無非是最終的效果。”

  dmax產生原因

補足IMAX電影不夠多的空缺

IMAX主打的賣點之一,是用70mm高速膠片放映,使它與傳統35mm電影相比,即使在巨大的銀幕上依然能保持畫質更精細。基於70mm膠片拍攝成本過高、片源太少,IMAX放映系統開發出DMR轉制技術,可以把普通的35mm底片通過獨家技術掃描、沖印到70mm底片上,《唐山大地震》和《建黨偉業》都曾嘗試過這種做法。

另外,IMAX也開發了自己的數字放映系統,可以兼容非IMAX格式的普通數字電影在日常播放,但在中國,IMAX公司並不允許影院用這套系統播放非IMAX 3D的立體電影,IMAX中國公司工作人員解釋稱:“影院平時用IMAX廳放普通數字電影我們也不會說什麼,影院要賺錢可以理解,我們要求影院在放非IMAX影片的時候要跟觀衆講清楚,但是員工培訓不一定到位,觀衆對於IMAX 3D和一般3D分不清楚,”出於“保護品牌”的意圖,IMAX的放映機無法讀取普通3D的數字硬盤。

《阿凡達》帶領的3D潮流在中國正熱,但每年能進入中國市場的IMAX電影最多不過10部,銀幕夠大,又不存在片源障礙的DMAX補的正是這個空。

  dmax的挑戰者

2012年4月打入市場的中國巨幕只用了3年時間就建設了超百家影廳,佔據國內三分之一市場,

而此前IMAX達到這一目標用了近10年時間

陳京民先是接待了一位來自澳大利亞的院線老闆,而後又見了一位來自山西晉城的影院負責人,“都是主動找來希望合作建設中國巨幕影廳的。”

這讓身爲中影數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影巨幕公司”)副總經理的他頗有感觸,兩年前還都是他主動上門找影院尋求合作,如今他只需坐等影院上門。這種角色反轉的背後,是中國巨幕在國內及國際市場的備受認可。

陳京民告訴《瞭望東方週刊》,目前國內共有超過100家中國巨幕影廳,其中已建成90多家,在建10家;達到這一數量,中國巨幕只用了3年時間,而IMAX則用了近10年時間,“我們對中國巨幕的未來表現非常有信心。”

後起之秀

2011年8月,中國巨幕開始在北京UME國際影城雙井店試營業;8個月後的2012年4月,國內首家中國巨幕影廳在安徽合肥正式上線運營,標誌着中國巨幕由初期實驗性放映正式進入到商業運營階段。

同年5月17日,中影集團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對外宣佈“中國巨幕”系統實驗完成並將推入電影市場,引發國內外關注。7月,中影星美電影院線與中影巨幕公司簽約購置18套“中國巨幕”系統,成爲中國巨幕推出市場後的首筆大單。

彼時,因電影《阿凡達》而在國內名聲大噪的IMAX公司已在中國市場深耕12年。這家成立於1967年的電影技術公司早在2001年就在國內建設了IMAX銀幕,但此後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直到《阿凡達》的熱映才讓中國觀衆瞭解到IMAX及其與衆不同的觀影效果。

隨後,IMAX在中國的發展開始步入快車道。據其官方數據,2011年IMAX在中國的銀幕數超過50塊,2012年達到100塊,目前中國的IMAX銀幕擁有量已超過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總和,僅次於美國。

在IMAX風頭正勁時,尚待市場檢驗的中國巨幕的殺入,被看作是“雞蛋碰石頭”,並不被業內人士看好。

但也有專家表示了極大信心,其根據是中國巨幕背後的“自主研發”標籤。陳京民坦承,中國巨幕在2012年推向市場時確實沒有多少信心,但前景卻很吸引人,“中國電影市場正處於黃金髮展時期,這對於中國巨幕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陳京明看來,中國電影市場的巨大潛力完全能夠容納兩者的共存,“各做各的市場,都有飯吃。”

正如他所言,中國巨幕自2012年4月進入市場開始,擴張速度一直令人刮目相看。其在2012年底的簽約銀幕已經達到30塊,隨後的兩年半時間這一數字更是增長至80塊,“遠超我們當初設定的目標。”陳京明說。

截至目前,中國巨幕已建和在建銀幕數量已經超過100家,平均每年增長一倍,覆蓋全國22個省56個城市。“我們目前佔據了三分之一的市場,未來增長速度還會更快。”陳京明說,2015年中國巨幕數量預計再增加50塊,“更多的三四線城市將建設中國巨幕影廳。”

與此同時,IMAX在國內的業績也實現迅猛增長。根據其最新的財報,截至2014年底,IMAX在大中華區(內地、香港、澳門、臺灣)的影院數量達到234家,而這一數字在2013年僅爲173家;其在大中華區的收入也從2012年的4492萬美元,增至2014年的7877萬美元,使得大中華區成爲其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市場。